“最近每天都接到电话问我贷不贷款,急得我都想换手机号了!”近日,北京市民罗女士在朋友圈吐槽,回复里很多朋友表示自己也被“贷款吗”骚扰,很是烦人。罗女士表示,之前也有接到类似骚扰电话,但最近一个月,贷款电话尤其多,“来电说用我的淘宝账号就可以借10万块钱,是不是骗子?” 隐蔽收费名目繁多 “3秒完成借款”“不查征信芝麻分,凭身份证1分钟申请5000元额度”……打开手机,各种网络贷款的推广信息充斥着朋友圈、各大信息资讯平台。就连不少追剧观众也常在网络上吐槽,常常正兴致盎然观剧时,突然插播一段特别的剧情,还是那些演员,但剧情一转,都是些理财和借钱APP广告。 在手机APP商店输入“现金贷”字样,各种平台诱人的广告语铺天盖地。记者随便找到几款借款APP,简单注册登录后发现,隐蔽收费名目繁多,高额利率远超法律红线。 一款名为“向钱贷”的小额贷款产品首次给出3000元的放款额度,借贷期限1个月的情况下,虽然年利率只有36元,但还要一次性收取信审费、账户管理费等共549元。这样算下来,综合借贷年利率高达234%。 而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规避我国法律借贷年利率36%的有效红线,目前现金贷平台通常都采用这种隐蔽的方式加到借款人身上,比如手续费、快速信审费、账户管理费等名目。更受诟病的是现金贷平台收取的高额逾期滞纳金,一旦逾期,一笔1000元的借款,只要50天还款金额就要翻倍。 “各种现金贷平台有几千家,很多都是P2P平台转型而来的,因为这个行业挣钱,可以说是暴利。”一家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这一行业的综合借款利率都很高,年化利率别说是500%,甚至1000%的都有。 行业监管仍存“灰色地带” 受困于高额利息和滞纳金,习惯于提前消费的学生群体因赌博或其他不良嗜好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最终无法上岸的校园悲剧近两年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0月29日,媒体报道安徽某高校院系学生会主席网络赌博输掉130多万元,曾向趣店等APP借款,再次引发网友对于“校园贷”的声讨。 趣店就是近期在纽交所上市引起轩然大波的前身为“趣分期”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校园贷,尽管趣店已经在纽交所敲钟上市,但网上对其高利贷原罪质疑却一直没有停止。 而记者注意到,现金贷业务带来的高额收益如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关注。包括万达、360、新浪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近两年来通过自建、收购等方式切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针对现金贷“野蛮式”生长,两年间,《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等行业整顿、监管文件陆续出台。 但在“低门槛”的大行业环境下,近年来,有关网络借贷行业无牌照滥放贷款、非法集资、超高利率、暴力催收、泄露用户隐私等行业乱象不断被披露。 在10月28日召开的“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有专家直言,在国家明确整顿网络借贷行以来,虽然行业环境整体有所好转,但畸高利率依旧存在,借款资金用途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最值得注意的是,放贷机构的杠杆率监管问题,贷款风险具有滞后效应,控制杠杆率能够有效防范不良爆发时对从业机构的冲击,目前现金贷行业这一块还相对空白。 健康规范发展任重道远 对此,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表示,下一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的基本要求,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体系、审慎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实施穿透式监管。 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也公开表示,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和欺诈行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到:“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这也是银监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对“现金贷”进行监管。此后不久,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地连续发文整顿“现金贷”业务。上海地方行业协会对会员单位涉及“现金贷”业务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北京监管部门下发“现金贷”排查方案;广州、深圳地方协会陆续下发通知,要求会员单位进行“现金贷”清查。 在日趋收紧的监管政策下,业内专家建议银监会等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现金贷”的监管细则,让更多的网贷企业了解“现金贷”的业务边界和法律底线,以及风控要求。各地方金融办也要提高网络小贷牌照的发放门槛,限制其发展的灰色地带。只有从中央到地方上下配合,进行全面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业“现金贷”业务才能走上健康规范化道路。 |
相关阅读:
- [ 11-07]现金贷乱象频发 金融监管要大步跟上
- [ 11-07]解密现金贷:消费金融类公司到底有多赚钱?
- [ 11-06]现金贷监管或已在路上 在美上市互金股都在跌
- [ 11-06]盲目发展导致乱象丛生 现金贷将迎强力监管
- [ 11-03]监管升级 现金贷平台或面临资金“断供”困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