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人民日报:肩负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2017-11-15 21:07:47 杨宜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只有贯通理解、协同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才能肩负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伟大斗争扫清前行障碍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任务艰巨而光荣,唯有不懈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方能取得最终胜利。

近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经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但必须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一过程不可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既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又面临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才能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才能开拓通向实现伟大梦想的前行道路,团结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未来而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工程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一再证明,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能够把全国56个民族、十几亿人的力量紧紧凝聚起来。96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改革开放近40年来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日益巩固。但要看到,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党面临长期而复杂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尖锐而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要更好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推进伟大工程,必须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为了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伟大事业宣示旗帜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近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确立了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伟大事业宣示旗帜道路。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伟大梦想彰显初心使命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民和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始终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历史使命,我们党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经过96年的持续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必须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潮流中,汇聚实干兴邦的强大正能量。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保我们肩负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15日 08 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