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评论 > 正文

2018年,全球反恐面临哪些新挑战?

2018-01-08 08:30:09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2017年,打击“伊斯兰国”(IS)等极端、恐怖组织的斗争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胜利。在庆祝胜利的同时,进入2018年后,国际社会在反恐领域仍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新挑战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新一波狂潮向全球扩散

在IS被击溃的形势下,新一波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狂潮正从中东向全球外溢和扩散。从世界各地来到中东进行“圣战”的人员纷纷回流,对各国的安全和稳定形成严重威胁。比如,突尼斯有7000多人在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地进行“圣战”,不少人已陆续回国。在阿富汗,从中东过来的IS人员已经建立新基地,发动了一系列恐怖袭击。2017年发生在欧美多国的自杀性爆炸和驾车撞人事件,大多也是有“中东经历”或受到IS极端思想毒害的极端分子所为。在非洲和东南亚,“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伊斯兰祈祷团、阿布萨耶夫等恐怖组织由于中东回流人员的加入再次活跃。

需要指出的是,一系列可能进一步催生恐怖、极端行动的激化因素也在不断出现。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巴以冲突加剧、沙特—伊朗矛盾激化、也门前总统萨利赫被杀和也门内战升级、日趋恶化的利比亚局势,以及从西亚北非涌向欧洲的难民潮等,均可能导致IS2.0或“基地”3.0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光盘和网络在宣传恐怖、极端主义和“圣战”思想方面也发挥了恶劣作用。

防暴恐分子回流遇难题

目前,在防止外来的、特别是从中东来的恐怖、极端分子回流和渗透方面,国际社会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如何监控持有合法证件回国的“可疑分子”。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各国相关部门无法对这些人采取拘押等强制措施,长期实施有效监控又十分困难。

二是如何防止有极端思想的人员“升级”为暴恐行动实施者。近期发生暴恐袭击的国家都出现这种情况:当暴恐行动实施者被抓获或击毙后,人们才发现他们的名字早已在“具有极端思想”的人员名单上;而有些人在有关部门的可疑分子名单上全无记录,甚至被认为是“良民”。

专家们认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特别是提高情报交换和联合执法的速度和效率;同时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实施更为精确的反恐行动。

国际反恐合作障碍重重

尽管国际社会的反恐合作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缺陷,也遭遇种种障碍。

首先,全球反恐合作仍受到美国以反恐求霸权战略的干扰。例如在中东,美国把反恐当作实现自己地缘政治目标和国家利益的政策工具,导致国际反恐合作受到严重干扰。

其次,各国在反恐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利益差异,严重制约国际反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中东为例,现在就有俄罗斯、美国、沙特分别领衔的三个反恐联盟在各自为战,已产生诸多矛盾冲突。

再次,国际反恐合作仍然对综合治理重视不够。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指出,美国反恐战争“首要的错误在于过分强调单纯军事行动的作用”。当前国际社会的反恐合作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仍然以军事打击为主要手段,往往是应急性的治标行为。

第四,国家主权让渡问题也影响国际反恐合作。参与国际反恐合作的国家需要付出的一个合作成本就是主权让渡,即让渡部分主权,如司法管辖权、领空和领土使用权等。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许多国家都担心过多的主权让渡会导致外部势力干涉本国内政,由此引发的矛盾往往成为国际反恐合作难以深入发展的障碍。近期,美国与巴基斯坦在反恐合作问题上矛盾、冲突不断,就与此密切相关。

用高科技、大数据反恐

专家们认为,面对国际恐怖主义高科技化和意识形态化趋势,运用高科技、大数据等手段反恐已是当务之急,其重点应是完善、提升反恐体系的防范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后果处理机制。例如,采用大数据手段对“嫌疑犯”撒下严密、精确监控的天罗地网。又如,采用心理学方式和高端心理测试仪器研究宗教极端思想的根源和演变,尽可能对具有极端思想的人员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为应对恐怖团伙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手段,加紧研制、升级反恐装备、特别是高科技装备也刻不容缓。目前,新一代刑侦、技侦设备、防高爆设备、身份识别安检设备、不断升级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高效无线和卫星通信器材、新式警用交通工具、高层消防装备、防化特种器材等等,都应尽快充实到反恐作战第一线。(潘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