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2月19日电(记者 唐弢)19日,正月初四,浙江德清新市镇居民刘善娟一大早就忙碌起来,把糯米磨成粉,做成糍粑,还用米花做成糖茶,一屉一屉地蒸着点心,为晚上“接财神”做着准备。 “接财神”是中国传统年俗之一,相传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在财神生日的前一晚,各家置办好特色酒席,为财神贺辰,也为自家在新一年里添福添财讨个好彩头。 “现在日子好了,但过年的感觉却少了些,办一桌酒席,迎一迎财神。”她说,她想从传统年俗里找回儿时过年的感觉。今年春节,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刘善娟没有错过每一个传统年俗。 刘善娟记得儿时,一手拎着妈妈做的年糕,一手拿着红福字,坐上慢悠悠的乌篷船,去湖对岸的舅舅家拜年迎新。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形成了独特的水乡年俗:坐乌篷、品黄酒、看社戏、张花灯等,都曾是水乡春节的“固定曲目”。 然而岁月匆匆,越来越多的古镇人搬进了城,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和手艺也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现在返乡的年轻人都不愿走出家门,如果镇上的年俗还在,也能让孩子重温家乡的人情世故,了解家乡的变迁。”新市镇居民王厚芳说。 “事实上,如今重温年俗已经不是一家一户的事,古镇的振兴也要通过对传统的坚守和传承来实现。”新市镇副镇长施宏青说,“作为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新市镇,今年将原生态的风俗民情与旅游业态、文化创意、城镇建设深度融合,在城市化进程中融入了乡愁的记忆。” 节会风俗、特产风物、餐饮风味等一系列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和传承,传统的家庭年味开始向古镇产业转变。在新市镇的民宿里,民宿主人们制作地道的美食,客人们参与打年糕、蒸方糕、做青团等特色活动,现代民宿与乡土文化融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乡村体验。 准备好了“接财神”的点心,刘善娟依旧停不下来。春节期间,她在古镇景区入口支了个小摊,专卖自己做的花糕点心。她说:“年味儿浓了,财运也就来了,等古镇慢慢热闹起来,我年年都来摆。” |
相关阅读:
- [ 02-17]穿越历史的记忆——台湾花莲大陈村的特殊年俗
- [ 02-16]到永定体验客家年俗 永定土楼景区举行迎新春系列活动
- [ 02-13]年续千年味藏心间 看不同时期泉州有怎样的年俗
- [ 02-11]厦门:年俗老手艺 传递浓浓年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