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新春走基层】感谢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净了太湖水 鼓了钱袋子

2018-02-21 17:51:18 邵生余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这个春节,钮学锋夫妻俩还是闲不下来。不仅天天都有顾客开着车子上门购买百合、冬笋、“太湖三白”、乌米饭等宜兴特产,微信上还不断有全国各地的顾客下订单,必须及时发货,为大家增添年味。

钮学锋家在宜兴市新庄街道核心村,一幢两层小洋楼紧挨渎边公路,楼上住人,楼下是宜兴市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门面,销售渎区乃至宜兴的各种土特产。

“去年,我们卖了上百万元。一年到头,差不多一直在忙。特别是过年前,每天忙到夜里一两点钟。大雪那几天,快递公司来不及送,像无锡、常州等附近的订单我们叫了面包车自己送。光是冬笋,节前就卖了4吨。”钮学锋说,要感谢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太湖保护区建设的政策,现在的一切都是政策带来的红利。

钮学锋家原本在太湖边承包了个鱼塘,附近还有一亩几分田,亦农亦渔的日子过得别有滋味。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暴发,钮学锋一家的生活轨迹随之改变。

在前所未有的太湖保护治理力度下,渎边公路以东区域被要求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建设生态保护带。同时,主要入湖河口、湖湾和沿湖湖荡地区,开展湿地恢复重建和植树造林,建设滨湖林带、人工湿地等生态净化缓冲带。钮学锋家的鱼塘、一亩几分水稻田,就在退渔退耕范围内。

像钮学锋家一样,核心村渎边公路以东200多亩稻田全部进入被保护区域,几乎涉及汤澄、南准、社澄3个自然村的所有农户。失地、弃渔,关闭了养猪场、养鸡场、养鸭场,农民们纷纷转换生产、经营方式。

依靠新农村建设带活的乡村旅游,尤其是家门口新建的太湖大道、庆源大道以及升级改造的渎边公路带来的客流,钮学锋的宜兴特色产品销售红红火火,很快做出了影响,做出了品牌,也鼓起了腰包。更多村民则在土地流转后诞生的多个现代环保农业基地当上股东,做起了农业工人。

钮学锋家东边,与渎边公路一路之隔,是宜兴耕乐园农业有限公司。走进公司大门,左右两侧都是塑料大棚。

“我这里是土地流转集中后,开发建设的现代环保农业项目。因为是太湖保护区,所以从种植品种到种植方式都非常注意。”公司老板周亦南说,基地有170多亩地,其中110亩种植蓝莓,其余种植新品葡萄、日本引进的橘子等。“我这里是省内高品质蓝莓最大种植基地,一期工程去年产蓝莓鲜果10多万斤。”

“耕乐园”种植的蓝莓,品种从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引进,基地土壤则经历了持续6年的改良。在这片土地上,周亦南先后试种了几十个品种,在持续不断的优选中确定了目前的8个品种。精选品种的优良属性,加上自主研究形成的一整套技术,“耕乐园”的蓝莓品质好,一斤可卖150元左右,而且鲜果销售期比普通蓝莓长20多天,供不应求。

“耕乐园”恪守生态优先原则。“蓝莓是一种寡肥作物,不施化肥,只是少量使用菌肥,有利改良土壤,而且水肥一体,采用滴灌方式施肥。杀虫也是一季只打一次杀菌剂,除草用专门的除草布,而非使用除草剂。”周亦南解释说。

按照蓝莓生长规律和茬口安排,“耕乐园”全面达产还要两三年,但在这里流转土地的300多农户已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作为土地入股股东,每年每亩可获1000元回报,不仅高出种植水稻、小麦的年收益,还可以腾出时间在“耕乐园”打工,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挣钱。

“耕乐园”长期聘用10个农业工人。他们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从事蓝莓等的种植管理,干的还是农活,收获的却是工资。女的一年收入2.5万元,男的一年4万元,收入逐年有所增长。

68岁的朱祖连,有3亩地流转进了“耕乐园”,老夫妻俩在“耕乐园”一干就是六七年。朱祖连坦言,“我家一年有3000多元的土地固定收益,老两口打工去年挣了6.5万元,这样的收入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驱车沿太湖防波堤南行约一公里,从官渎港入湖河口到洪巷港入湖河口,万顷波涛拍打着防波堤,不时惊起一只只水鸟在空中掠过,白色的浪涛上还有野鸭出没。防波堤右边是蔚为壮观的滨湖林带,阵阵寒风中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翠绿葱茏。不远处,还有一大片一大片起伏的金色芦苇。陪同记者采访的亲戚介绍,低陷处的芦苇丛原本就是一个个鱼塘,退渔后成了自然湿地。他说,“这两年,太湖水持续改善,这些滨湖林带、人工湿地,功不可没啊。”(记者 邵生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