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硕阳 本届冬奥会从开始到现在,韩国江陵奥林匹克公园的速度滑冰馆见证了一名又一名荷兰队选手站上最高领奖台,冬奥会“五金王”乌斯特、取得三连冠的克莱默等众多名将都在此续写传奇。 截至2月22日晚,荷兰队在目前已经产生的11枚速滑金牌中夺得了6枚。这样的统治力在荷兰队过往的冬奥会履历中并不罕见,4年前的索契冬奥会上,荷兰队选手获得了速度滑冰全部36枚奖牌中的23枚。在平昌,荷兰队选手延续着强势表现。 在冬奥会历史上,荷兰队选手在速度滑冰项目中已夺得超过110枚奖牌,这也与荷兰人喜爱滑冰的传统不无关系。作为速度滑冰运动的先驱,早在17世纪荷兰便出现了有组织的滑冰竞速活动,1893年,首届男子速滑世锦赛便是在阿姆斯特丹举行。 不过,单靠运动传统显然难以在冬奥会这样的世界最顶尖赛场上维持强大实力,荷兰队在速滑项目中能够长时间保持统治地位,也要得益于其科学而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荷兰将此前集中培训体系改为分散培养,目前荷兰有8个职业速滑俱乐部,每个俱乐部的培养计划各不相同,共同支撑着80名左右职业速滑选手。此外,荷兰全国共有20座以上的速度滑冰专业冰场,而美国则只有6座。在荷兰队的110多枚速滑冬奥会奖牌中,有超过一半来自培养体系改变之后。 在荷兰皇家滑冰协会注册的青少年会员目前有7000人左右,这个数目虽然乍一看并不算多,但这些青少年选手全部专攻速度滑冰项目,而非不少国家的青少年滑冰运动员会分散到花滑、冰球等其他项目中。传统和文化造就了雄厚的人才基础,而科学的培养体系则使顶尖运动员从中脱颖而出。 在平昌冬奥会上,速度滑冰作为15个分项之一在全部102枚金牌中占据了14枚,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索契、平昌两届冬奥会上,张虹夺金和高亭宇摘铜分别创造了中国速度滑冰的历史,对中国速度滑冰来说,东北地区和新疆等地实际上也有不小的群众基础,如何善加利用,不妨借鉴荷兰等速滑强国的经验。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23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