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2018两会·改革新征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2018-03-05 12:00:47 沈夏珠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陈虹虹 孙靖  
分享到:

——中国网观点中国2018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五

沈夏珠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因此,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首先必须坚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要坚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就必须深刻理解我国确立这一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的必然性。

这一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所决定的。国体和政体一道决定着、支撑着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因此,理解国体与政体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仅是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且是理解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进而牢固树立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国国体与政体在坚持党的领导上具有统一性。

我国的国体具有“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规定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实现工人阶级领导,必然要求实现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数量极其庞大的国家,党的领导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党的领导与工人阶级领导的阶级性质、阶级基础、阶级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的国体规定了党的领导,我国的政体实现了党的领导,二者具有统一性。

其次,我国国体与政体在人民当家作主上具有统一性。

我国的国体具有“人民民主”的规定性。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英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致胜法宝。

党的性质、宗旨、初心都决定了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从各层次各领域保障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让人民享有广泛、充分、健全的民主,让人民的意志得以表达、利益得以实现、智慧得以呈现、力量得以凝聚。由此可见,我国的国体规定了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政体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二者具有统一性。

第三,我国国体与政体在依法治国上具有统一性。

一方面,我国的国体具有“人民民主”的规定性,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人民专政”的规定性也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因此,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推动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由此可见,我国的国体规定了依法治国,我国的政体实现了依法治国,二者具有统一性。

总之,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是国体的实现,二者具有统一性,共同决定和支撑着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都得益于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