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2018两会·改革新征程】今年高校毕业生超800万 带来的也是发展动力

2018-03-13 16:59:5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接受专访时透露,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超过800万,要毕业820万人,就业压力很大。

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体现的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普及度的提高。或许一听到今年要有超过800万人毕业,对于2018年应届毕业生来说会有很大压力,包括一些舆论也认为这会对我国的就业情况造成负担。可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却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如果从社会整体素养的提升和提供创新创造内生动力的视角考虑,更是益处远大于弊处。

首先,不要将820万高校毕业生看成是一种就业负担,不要想着这些毕业生只是增加了就业压力。我们要想到的是,这样一批毕业生能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什么贡献,这才是教育培养的初衷。正所谓“学以致用”,在当前各地争相引进人才的政策引导下,利用其学识优势,这些毕业生应该能够在广大岗位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或许有人会抱怨,现在很多岗位招聘的门槛都提高了,条件动辄要求本科生或研究生,且还有很多其他限制性条件成为了挡住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一道坎。然而,这样的情况实质上也透露出一种积极信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素养的整体基础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其次,我们要对庞大的毕业生人数以及社会就业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明确高校培养人才的路径和方向。理论推动实践,现实推动改革。我们的高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一直都是高校改革的重要话题,紧迫的客观现实将进一步推动这种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是推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且会对高等院校专业的合理设置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的直接表现是,就业人群内部的竞争性呈现明显的强弱对比。尤其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与其应聘岗位适合度的匹配值将决定其就业几率。无疑,专业性、实践性、技术性人才将更有竞争优势。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为更多应用型技术大学提供专项资金和财政拨款,建议相关部门为大学提供就业培训和岗位需求适配,加强学生的实践实习。

再次,缓解就业压力,还可通过发展新的产业来实现。不应忽视一点,产业的发展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尤其是产业形态的升级将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机会。结合当下青年创新创业的热潮,充分考虑互联网经济为传统实业带来的新机遇,以电商平台内生的生态体系衍生的网上店家、物流体系、新型零售等新产业为例,以主动创业“养”工作就业,以工作创新“带”产业更新,820万高校毕业生无疑将为产业发展和升级提供新的动力。

此外,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都是热点,都需要大量实践者和创新者。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发展和升级,将为更多的青年创造广阔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毫无疑问,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就业压力,要辩证地看待高校毕业生人数、就业需求、产业升级、社会发展等关系,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到社会,并作出许多新的贡献,将成为推动社会改革和前进的动力。

(江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网友 周成洋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