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中国梦 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国西藏网讯
根书,多半取材自高山杜鹃根创作而成,既有传统根艺的艺术精华,也有传统书法的神韵美感,更有立体艺术效果。一套成熟的根书作品,需要经过选材、拼版、烘干、去皮、抛光、打磨、着色上漆等38道工序,用艺术的手法拼接成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作品。图为根书作品《鹿》。 现年65岁的杨玉冰,无疑是根书艺术的集大成者。他自小书香浸润,谙熟中国书法。上世纪80年代初,担任小学校长的杨玉冰业余的爱好就是钟情花草盆景。一次料理自己小花园的时候,杨玉冰无意中挖到了一枝形似小鹿的树根。他按图索骥,用另外找寻的一枝像鹤的树根,制作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鹿鹤同春”。图为根书作品《寿》。
1986年,杨玉冰首批根艺作品以展销的形式面世。卖出的第一件作品《鹿鹤同春》居然卖到了38元钱,这在当时相当于作为小学校长的杨玉冰一个月的工资。为了专心致力于根艺研发,杨玉冰辞去校长之职,勇敢地把脚步迈向了根艺根书的世界。图为根书作品《舞》。
促使杨玉冰正式醉心于根书创作的,还有另外一件机缘巧合之事。一位老主顾台湾商人曾先生,想用全根雕的器具,打造成都第一座装饰奇特的茶楼。他找到杨玉冰商量,想在茶楼全方位地应用根雕艺术作品。给茶楼做的十几个牌匾,整整耗费了杨玉冰两个多月的功夫,开业的现场,人们对茶楼的装修赞叹不已,那十几个用根书做成的牌匾,成了当天众目聚焦的亮点。图为根书作品《福》。
经过几年的摸索,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杨玉冰开始推出自己的根书艺术作品。他被中国文化部乡土艺术协会评为“中国乡土艺术大师”,根书作品荣获中国根艺界最高奖——刘开渠根艺金牌奖及艺术界众多奖项,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农业博物馆、世界华人联合总会收藏,并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党政要人。图为台湾星云大师收藏杨玉冰根书作品。 2014年,由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由杨玉冰出资建造的我国首座根书艺术博物馆在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风景秀丽的菩提山下落成。图为艺术馆镇馆之宝,根书作品《沁园春 雪》。
杨玉冰秉承“在传统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的发展理念,将艺术惠民活动常态化,致力于将中国根书、笔墨书法等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艺术之雅丰富人们日益精致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为杨玉冰先生及其作品《陋室》。
自根书艺术馆开馆以来,已经免费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本地市民20余万人次,先后与乐山实验小学、五通桥实验小学等合作,开展多形式的根书艺术教育实践,激发广大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国热情。针对家境贫困的学生,杨玉冰先生分文不取倒贴食宿费,只为传承中华文化。图为杨玉冰亲自教导学生们如何选取根书材料。
为做好艺术的代代相传,杨玉冰在创作途中不忘提携后辈。女儿杨小燕将根书艺术推出国门,在美国、法国、英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组织巡演,屡获成功;儿子杨卓自孩童起,习练书法,耳濡目染,深得父亲真传,已是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其他传承人的根艺、根书画作品也倍受市场认可与喜爱。图为杨玉冰向记者诵读根书作品。
在电子时代,人们因便捷而亲睐于拼音输入集结文字,书法这门技艺成了拾回文明历史的桥梁,而致力于将书法发扬光大的根书,更因连接着大自然和中华文明的精髓而极需要像杨玉冰这样的匠人担当传扬的重任。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在艺术传承和经济效益的权衡中,杨玉冰和他的根书团队无疑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也是他匠人匠心的最佳佐证。图为根书作品《根固文脉》(中国西藏网
图、文/杨眉笑) |
相关阅读:
- [ 04-01]【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车工“龙一刀”的“微米”时代
- [ 04-01]【中国梦 大国工匠篇】国产飞机冲上云霄背后的“螺丝钉”
- [ 03-30]【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蒋刚:十年专注 成就“机器人大工匠”
- [ 03-30]【中国梦 大国工匠篇】战机“心脏手术师”罗卓红
- [ 03-29]【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肌肉”维修师胡明华:像探案一样维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