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院前日发布公告称:原定于2018年7月25日、26日、27日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新编京剧《郭琇洗堂》,因为未能通过彩排验收而决定推迟演出,原定日期改为上演传统剧目。对北京京剧院这样一个全国京剧重点院团,做出如此“失信”之举,几乎从来没有过,但却是值得喝彩的行为。 公告不过是短短数百字,但在字里行间能够看出做出这个决定有多不容易。 在戏曲行里,讲究“戏比天大”,“回戏”(取消或推迟演出)的情况总是能避免就尽量避免,一般都是因为演员自身身体原因,不能保证演出质量才会不得已而取消。像梅兰芳这样敬业的演员,有时候嗓子不太好,宁可努着去演也不回戏,以免失信于观众。而像北京京剧院这样,一出新戏因为未能通过验收而取消演出的情况实在是罕见。 在规定时间里未能创排出一部能够登上舞台演出的作品,后续不仅会增加很多工作量,而且会让人们对北京京剧院的创排能力有所怀疑,对剧院的品牌产生影响。为什么专家和领导对自己剧院的戏,不能高抬贵手,就让它验收通过呢?毕竟发出这样一个公告还是挺“栽面儿”的。 “栽面儿”归“栽面儿”,但想必北京京剧院的专家和领导还在算另一笔账。如果一部不合格的年度大戏搬上舞台,对于剧院创作能力的影响那可是实打实的“石锤”啊。 北京人说话办事儿,讲究“有里有面儿”。这个戏推迟演出,“栽面儿”是一时的,“栽”的是这一个戏的主创和负责人的“面儿”。然而,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才是一个剧院的“里子”,没有一个好的“里子”,那对剧院的影响才是长久的,栽的是整个剧院的长期的面儿,甚至是整个京剧行业的面儿。 作为一个国家重点院团,北京京剧院用一次栽面儿的行为,为行业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我们为什么创排新戏,不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不是为了维护国家重点院团的面子,而是要用这一代人对京剧的领悟和体会,在京剧的传承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让这门艺术能够更有活力地生存发展下去,而不是变成博物馆艺术。 大家都知道京剧行里规矩多,讲究多,好面子,但只有千锤百炼推出真正的精品,才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规矩,应该严守的面子。这个行业有好作品推动才能够繁荣下去,整个行业才会有面子,每一个从业者才会有面子。其实不只是京剧院团,我们的文化艺术从业者都应该意识到,一次推迟的失信没有什么,不能创作出好作品,还要硬推上市场,才是真正的失信于民,自毁品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