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靠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2018-08-01 12:00:01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我国经济运行能够实现增长平稳、就业扩大、通胀温和的良好格局,而且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明显,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都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密切相关。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依然需要加快改革,让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要注重基层创造,着力调动基层积极性,激励基层干部在摸清实情、结合实际执行政策中体现担当

回顾上半年经济运行,有些数据耐人寻味。比如,二季度,对5万家服务业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74.8%的企业反映营业收入增加或持平,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10个服务业行业门类中有7个行业营业收入增加或持平,比重较一季度上升。又如,6月末,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超过4.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500万人以上。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结构调整正处于攻关期的形势下,我国经济运行能够实现增长平稳、就业扩大、通胀温和的良好格局,而且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明显,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都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密切相关。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依然需要加快改革,让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前不久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要突出重点,把该放的权利放给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具体提出了六项改革举措,分别是再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营业执照作废声明、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等17项行政许可等事项;年底前实现海关与检验检疫业务全面融合,统一申报单证、统一现场执法等;优化办税服务,大幅压缩企业办理纳税时间;加快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政府定标准、强监管,企业作承诺、守信用,最终实现企业投资一般“零审批”;抓紧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的承诺,废止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严厉查处侵权假冒、违规收费等行为;在全国逐步推开营商环境评价,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加大正向激励。

这都是一些“刀刃向内”的改革。改革的对象是政府职能部门,改革的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的着眼点在于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方便群众,方便市场主体。进一步推进改革,就要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到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痛点和难点上。

激发市场活力,要利用好我们已有的技术平台和公共基础设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设全流程、一体化全国政务服务在线平台,实现“一网通办”,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政务服务平台要从政府供给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注重回应和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加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一网共享”;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推动治理现代化、激发市场活力,离不开互联网思维。

激发市场活力,要注重基层创造。这几年,各地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探索。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提出,将部分地方实施的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涉税业务“通办”、套餐式集成服务、“互联网+医保”、民生服务“指尖”办理、跨区域协同监管等28项市场欢迎、群众认可的做法向更大范围推广。善于总结和推广基层经验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法论,把基层群众的创造扩大到更大范围,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体现,也是我们推进改革事业的一个重要经验。

激发市场活力,要着力调动基层积极性。基层是改革的实践场,也是市场的“神经末梢”。基层的创造是最有实效的创造。让改革激活市场活力,要激励基层干部在摸清实情、结合实际执行政策中体现担当。现在的很多政策举措到了基层就“打折”,效果传不到“末梢”,与某些基层干部的担当不够有直接关系。因此,激活基层创造,激励基层干部作为,也应该是激活市场活力的重要着力点。(魏永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