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春节前,是海埂基地最忙碌的时候,国家游泳队、国家男子足球集训队、国家女子手球队、14支足球俱乐部队都在这里“练内功”。
这是位于滇池湖畔的海埂训练基地全景。(无人机航拍照片,1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新华社昆明1月31日电 题:探访国字号队伍“闭关修炼”的“后花园” 新华社记者岳冉冉 每年的1、2月份,与滇池仅一条马路之隔的昆明海埂训练基地,在热闹程度上丝毫不输前者。马路这边,数万只红嘴鸥在滇池水面游弋盘旋;马路那边,数十支运动队在基地“闭关修炼”。 春节前,是海埂基地最忙碌的时候,国家游泳队、国家男子足球集训队、国家女子手球队、14支足球俱乐部队都在这里“练内功”。600多名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吃、住、训、体能和康复怎么保障?记者走进了这座运动队冬训的“后花园”一探究竟。 “缺氧”的魅力 “来基地训练,都是看上了‘缺氧’的独特魅力,”基地主任张彦辉这样解释。 海埂基地紧邻滇池,面朝西山,海拔1888米——这是高原训练最理想的高度。再加上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使这里一年300多天均可进行户外训练。 中国游泳队每年至少要到海埂基地“修炼”两次,徐国义教练从不掩饰对高原的偏爱,目前他正带领徐嘉余和叶诗文等队员在基地冬训。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高原训练对人的主要影响是低氧环境对机体的刺激,这会显著提高训练效果。“训练本身是缺氧的,环境又缺氧,双重缺氧使运动员生理刺激负荷大,尤其是对心肺功能和新陈代谢。”徐国义说。 叶诗文坦言上高原的有氧积累让自己“很扎实”,她把海埂基地比喻成自己的家。“在各地训练,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儿。环境好、空气好,位置相对偏僻,可以减少干扰,让自己更专注。” 海埂基地是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曾以上世纪“八千足记上海埂”闻名,到现在,它已不仅仅是足球冬训的首选,更是游泳、篮球、垒球、手球、橄榄球等多支国字号队伍青睐的福地。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