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投入更大、地位更高、收入更多——两会传递职业教育新动向

2019-03-12 07:13:4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周冬 赵舒文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投入更大、地位更高、收入更多——两会传递职业教育新动向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并传递出职业教育改革的诸多新动向。

【动向1】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院校大规模扩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

今年初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以往职业院校生源主要是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数控中心主任禹诚说:“这意味着高职院校招录生源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目前,部分省份已经开始对职业教育“扩容”。广东省提出,到2021年,新增高等职业教育学位12万个以上。安徽省近年来通过分类考试招生,将具有高中阶段学历的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纳入高职院校招生范围。

职业教育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广东已经打通中职学生升读大学本科的通道,自2018年开始,广东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定专业面向全省中职学校招生。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已实现中职、高职、本科、硕士贯通,取得了职业教育的重大突破。

长期以来,中职、高职院校招生主要参照中考、高考的文化成绩。禹诚建议,今后高职院校招生应结合普通教育学历、职业技能证书等条件,进一步创新招生方式,提升培养质量。

【动向2】待遇平等化持续推进

——多地调整技术技能人才落户、就业等政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表示,这体现了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是人才观念和培养路径的重要转变。

发展空间小、社会评价不高等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不少人之所以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在于一些技能型人才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认可和制度保障。

记者调查了解到,去年以来,各地陆续推出改革措施,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待遇。山东要求,在落户、就业、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湖南规定,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分别按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同等参加公务员招考等。

在当下城市“人才争夺战”中,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才也受到青睐。河南郑州对中专以上毕业生、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放宽了落户限制;江西南昌规定,在南昌市大中专、职业技工院校就读的学生,可凭相关证明办理落户。

【动向3】就业前景看好

——经济高质量发展催生技术技能人才更大需求,技工收入不断提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需要大量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人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张兴会说。

教育部数据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和地位。

去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后,各地陆续出台实施意见。江西规定,企业可设立特聘岗位津贴等,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黑龙江对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分别按照每人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标准给予个人补贴。

目前,一些紧缺职业工种收入提升较快。杭州市人社局发布的2018年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显示,高级技师中金属热处理工年薪最高,达到18万元,初级工车工年薪也在10万元以上。在深圳,去年高级技师、技师的高位值月工资分别为2.77万元、2.26万元。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换代,制造业利润不断增加,未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将更加重要,收入会更高,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禹诚说。(记者:翟永冠、李劲峰、梁晓飞、刘硕、杰文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