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中国经济发展新优势:新消费提升美好生活体验

2019-05-24 06:52:42 王 珂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新消费,提升美好生活体验(人民时评)

——感受中国经济“发展新优势”⑤

新消费既有传统需求的转型升级,又有新兴需求的强势拉动;既有实物消费的持续火热,也有服务消费的快速崛起,推动中国消费需求的蛋糕不仅越做越大,而且越做越优。

近日,第九个“中国旅游日”如期而至,恰逢周末,在全国3500多条旅游惠民措施作用下,大小景区游人如织,国内旅游市场迎来小阳春。在旅游消费的规模之外,消费方式的变化也引人注目:智能门票、智慧停车、扫码讲解等新服务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成为消费升级的生动缩影。

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移动支付的普及,让卖早餐的煎饼摊都用上扫码支付,给顾客带来更多方便;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把无人超市带到百姓身边,购物体验再度刷新;智慧物流的不断升级,让网购配送速度从次日达,到当日达,再到定时达,配送时效持续改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无人机助力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物流运输等,新科技带来新便利……这些真实发生在每个消费者身边的场景,讲述着中国消费市场不断形成新需求、释放新体验的精彩故事。

新消费在不断提升人们体验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澎湃动力。去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3.8个百分点,消费连续5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新消费背后,有强劲的需求做基础。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购买力,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巨大消费力量,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可靠保障。

新消费,除了消费方式、消费体验的“新”,更有消费结构的自我迭代、优化升级。有人注意到,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都没有达到两位数。事实上,这背后主要体现的是“消费结构优化中实物消费占比下降、增速回落”的发展规律。去年,我国服务性消费占总消费支出已经达到49.5%,这“半壁江山”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并没有体现。可以说,新消费既有传统需求的转型升级,又有新兴需求的强势拉动;既有实物消费的持续火热,也有服务消费的快速崛起,推动中国消费需求的蛋糕不仅越做越大,而且越做越优。

新需求背后,有优质供给做支撑。“漂洋过海去消费”,曾经是不少国内消费者的无奈之举,突显了国内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窘境。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主动创新,从以前“闷头搞生产”到现在“拥抱新需求”,不断推出更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和服务;采用柔性制造技术,大批量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更好满足了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人工智能、大数据引入生产,把消费者需求数据化,确保生产线上的产品就是人们需要的产品。可以说,新消费、新体验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的背后,正是新业态、新供给的不断形成,是供给水平的不断优化提升,反映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

新消费背后,还有消费政策做保障。今年初,《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出台,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环境等政策“大礼包”,为居民消费升级注入了新动力。近几年,消费市场的质量和标准体系逐渐改善,更加匹配消费提质扩容的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更加完善,为消费提供了更好的制度框架……在各方努力下,制约消费的障碍正逐步清除,消费的活力与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消费关乎经济,更关乎民生。让人们更加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就能让消费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让新消费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亮色,让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具韧性与活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