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老人救童被撞死:见义勇为有没有交通违法?

2019-06-13 07:04:07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老人救童被撞死:见义勇为有没有交通违法?

一种说法

承担交通违法责任,并不有损见义勇为者一丝一毫的荣光。

因见义勇为不幸身亡,居然被认定为“交通违法”,还要承担部分赔偿责任。日前,河北香河县一起老人救4岁女童被撞身亡事件的后续进展,引发社会热议。

交通违法与否,不妨碍见义勇为认定

尽管本案在责任认定上有争议,但令人欣慰的是,凡有类似个案发生,“不应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都是舆论的主基调。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对见义勇为者的褒扬与体恤,也说明了在弘扬社会正能量上,舆论并不缺乏共识。

在肯定见义勇为、褒扬社会正气的大前提下,认真讨论因见义勇为而引发的责任认定和赔偿划分,仍是善后处理绕不过的关键环节。

根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最新披露的现场视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小女孩独自走在一条机动车道上,周围车来车往十分危险。小女孩所处车道有多辆机动车正在行驶中,见到小女孩纷纷减速避让。这时,一位老人快速走来抱起小女孩,但不幸在横穿到另一车道时被一辆货车撞倒。

而此前媒体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老人救小女孩不幸被撞身亡,并未描述前述细节。

如果老者当时抱起小女孩后,不是选择横穿道路,而是就地、就近折返,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有人说,这是对见义勇为者的苛求。的确,法律不强人所难。我们已无从得知,老人为何舍近求远选择横穿马路。我们也不能仅根据一段监控视频来定性老人的行为是否存在“采取措施不当”。

这些都应留给执法部门、事故责任认定部门根据更多证据去判定。但不管老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紧急避险或交通违法,都不妨碍相关部门对其作出“见义勇为”的认定。

同时,我也认为,肯定见义勇为和划分事故责任,绝不应分开,因为两者本就互相关联。见义勇为正可说明行为人的主观心态,这对责任划分当然是重要的。

并不是“情有可原”,责任就可自然消除

但很多论者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并不是“情有可原”,违法就不成立,甚至责任就都自然消除。

比如,救护车、消防车为抢救人命闯红灯,是不是就不能被认定为交通违法,进而就可以免除一切责任?答案是:否。

《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赋予“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但这里有个前提,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辆救护车在执行紧急任务,闯红灯时把正常行驶的车辆撞了,当然可以认定为交通违法,并应承担赔偿责任。

紧急避险也是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见义勇为都能自动划入“紧急避险”,进而就都能免责了。

紧急避险是当他人存在危险时,以付出另一种较小代价的方式规避更大危险。按民法总则第182条的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法律从来没有规定,紧急避险就可以不负责任,或因紧急避险而构成的交通违法就不能认定为交通违法。

拿该案来说,老人在事发现场的行为,其实可拆分为两段:前半程他横穿马路救起了小孩,这里的交通违法是见义勇为不可避免的“代价”,责任或可豁免;后半程他抱着已经安全的小孩,从马路中央准备横穿到马路对面,正是在此过程中他被撞——这里的横穿马路其实没必要,还会将其置于险境。

事实上,若没有看到这完整的事发过程,就很容易对老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产生误判。而这类误判,很可能加重货车司机的法律责任。

有论者称,“因见义勇为牺牲后,却被认定为交通违法,换到谁身上都难以接受。”而这更多是一个观念问题。

承担交通违法责任,并不有损见义勇为者的荣光。人命远比交通违法更重要。当一宗交通事故,涉及见义勇为者、受益人(被救助人)以及车主这三方时,交警部门总要给出一个事故认定结论。

我们都认同“不应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只是在实现的方式上,也无须让法律打折。通过社会和民政部门能够解决,为何不走这条合法又合情的路径,而非要纠缠于“无责说”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