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花期时雨水太多,估计今年收成不怎么样。”黄培龙小心翼翼地扶起田地里的一株油菜,仔细观察后摇了摇头,但望着远处的大片稻田,他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稻子喜欢雨水,今年稻谷的收成应该很不错。” 出生于江西上饶市鄱阳县乐丰镇黄家村的黄培龙,尽管承包上万亩田地,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还开了一家烘干厂,有200余名员工,但他仍然喜欢往田地里跑,手上也布满了常年劳作留下的老茧。他说,“种田并不代表穷、苦,相反,劳作是很有尊严的事。” 种田也要种出名堂来 个子粗壮,皮肤黝黑,农村出生的黄培龙给人印象是干农活的好手,然而早年的黄培龙并不喜欢从事农业劳作。他觉得农村并不是他的归属地,22岁时便在亲友的介绍下辞家去了福建务工。 凭着一副结实的身板,黄培龙找了份在工地扎钢筋的工作。“那时一年能赚几百元,觉得比在家种田好多了。”就这样,黄培龙在工地上坚持了8年,结婚后想稳定下来才带着爱人回到了鄱阳老家。 “在外打工攒了点钱,就在老家开了一间杂货店,让妻子打理,我还是种起了田。”“2000年左右,我认识一个朋友,承包了很多农田,而且还赚了不少钱,我觉得自己也能做。”黄培龙当即决定,既然种田,那就要种出个名堂来。于是跟亲友借了钱,承包了100余亩田,开始自己“折腾”起来。“农忙插秧的时候要雇临时工,自己也下田地里去干活,打农药时也要雇人,收割的时候就用机器。” 凭借多年种植经验,黄培龙第一年承包田地便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第二年,黄培龙便加大承包规模。2002年,黄培龙再次扩大规模至1000余亩,却因持续高温“栽了跟头”,也让对自己种植技术颇为自信的黄培龙大受打击。 “第二年,我去我爱人老家吉安市永新县象形乡桥头村时,偶然发现村庄里有大量荒田,冒出了想要扩大规模继续种田的想法。”商议过后,黄培龙以50元每亩的价格承包了1400余亩荒田,种上了水稻。这次他吸取教训,种植了耐高温的水稻品种。事实证明,黄培龙的冒险是值得的,随后两年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很快,黄培龙再次遭受了打击——蝗虫灾害。 逐年扩大承包规模,种植上万亩水稻 “种植业就是这样,气候和政策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既然有收成好的时候,那肯定也有不好的时候,所以有亏有盈很正常。”想通后,黄培龙再次扩大承包规模。“2006年,吉安市组织种粮大户进行培训学习交流,共29个人,其他28人承包的田地加起来都没我的多。”黄培龙笑着说,那一年,他承包了近4000亩田。 5000亩、7000亩、9000亩……黄培龙逐年扩大自己的承包规模,至2009年,他已承包上万亩田地,粮食产量550万公斤左右。 “现在基本保持在1万余亩田,农忙插秧时要请当地村民帮忙,差不多要请200余人,持续半个月,村民每天工作8小时,日工资可以达到120元~150元。”如今,黄培龙不仅在10个乡镇承包了田地,还在永新县成立了合作社,创办了稻谷烘干厂,此外,他还开拓了200余亩鱼塘,种植了200余亩油菜,尽管今年雨水较多导致油菜果实并不好,黄培龙也能坦然接受。“我还想继续扩大鱼塘的规模,同时慢慢让我孩子接手农田,我想让他知道,种田并不代表穷、苦,相反,劳作是很有尊严的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发展,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对就业增收、脱贫致富有着极强的带动性,所以我们应该发挥出工会的作用,做好对他们的引导和扶持,激发他们的带动效应和活力。”永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陈靓珂告诉记者,“另一方面,针对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容易受到气候灾害影响的情况,我们工会可以定期组织农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通过专家讲课、现场指导等方式更新他们的技术和理念,进一步增强脱困‘造血’能力。” |
相关阅读:
- [ 06-13]南靖:“智慧”兰花 助推产业发展
- [ 06-13]南靖打好组合拳 为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 [ 06-13]南靖:筑巢引凤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 [ 06-13]林毅夫在经济日报刊文:从70年发展看经济学理论创新
- [ 06-13]清流:让红色基因融入发展血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