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客观认识全球产业链上的中国市场
2019-08-12 08:26:48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
分享到:
|
■面对外部挑战,没有什么比让自己发展得更好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全球经济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国家不适应经济变化,一部分产业失去竞争力优势,回归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创新领域则寻求扩大国际合作,产业部门的不同诉求和激烈争论凸显经济全球化时代规则制定的复杂性。 虽然目前世界经济体系并不完善,但刻意扰乱的做法非解决之道,不得人心。对各种经济模型的研究已经揭示,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诸多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是企业和投资者,美国政府的做法打击了他们对全球产业链的信心。对于企业来说,比起已知的巨额损失,不能被市场解释和预测、不被商业保险覆盖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危害更大。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经济不能从中获益。美国解决自身经济结构性问题所需的必要改革遥遥无期,其对华长期投资也受负面影响。 美国方面的立场与行动对全球化共识的负面影响是深刻而长期的,中国要对未来威胁有充分预见并做好准备。一直以来,中方在贸易谈判中秉持平等、相互尊重、对话协商的立场,符合当今世界对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共识。这一立场同样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予以贯彻,得到世界的积极响应。这一立场吸引了法国,促使法中两个经济体越走越近,两国政治互信更加深入,在核能、医疗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两相比较,欧洲人对谁才是可靠的经济伙伴有了重新思考认识。 中国正在持续开展产业现代化转型,鼓励创新和创造高技能岗位,进一步扩大开放。面对外部挑战,没有什么比让自己发展得更好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国的经济转型正在进入新阶段。在就业领域,不同于当今很多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呈现出的“无就业增长”,中国得益于几十年不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城乡持续增加高附加值的智力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创造越来越多的高技能岗位,提高就业质量。在产业领域,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工具更为精准地推动两种创新,一种是5G、人工智能等未来全新领域的摸索创造,另一种是对能源、矿产等现有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这样的做法符合中国产业发展要求,为中国所独有,颇具中国特色,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若干对外开放重大举措,“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动经贸谈判”,清晰昭示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西方企业和投资者应客观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发展日臻成熟,早期外资携一般甚至落后技术到中国市场获利的“风光日子”一去不复返。中国同行通过多年的学习迎头赶上,越来越多地成为本国市场技术与服务的提供者。西方企业日益面临更多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这是市场供给的必然需求和技术能力发展的正常现象,西方企业必须在中国市场提供一流技术,拿出真本事,体现竞争力,并且同中国伙伴进行平等的技术合作。 (若埃尔·吕埃 作者为法国“桥”智库主席) |
相关阅读:
- [ 07-30]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加
- [ 06-27]中博会观察: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十足 惠及全球经济
- [ 06-24]中国对全球经济贡献有目共睹——访沙特“海湾研究中心”首席经济专家斯法基亚纳基斯
- [ 06-20]【中国那些事儿】沪伦通正式启动 外媒: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开放有益于全球经济
- [ 06-10]财经观察:全球经济下行风险考验G20智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