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博览 > 正文

伊朗外长“意外”现身G7峰会举办地 未见特朗普或美方官员

2019-08-27 13:07:54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伊朗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25日现身七国集团峰会举办地、法国西南部海滨城市比亚里茨,与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会面。

法国等欧洲国家试图缓和伊朗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但没有迹象显示美国打算放松对伊朗原油出口的制裁。

短暂停留

扎里夫25日飞赴比亚里茨。路透社报道,扎里夫与马克龙等人会晤超过3小时,随即返回伊朗首都德黑兰。

追踪全球航班飞行状况的专业网站“24小时飞行雷达”信息显示,扎里夫搭乘的航班在他抵达比亚里茨大约5个小时后离开。

扎里夫经由社交媒体“推特”发布他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法国外交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等人会晤的照片,说他与对方“广泛讨论”并向英国、德国官员简要通报会晤情况。

扎里夫写道:“前路困难重重,但值得探索。”

积极信号?

路透社报道,其他国家代表在最后时刻获知扎里夫前往比亚里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证实法方事先通知各国代表。

扎里夫在比亚里茨没有会晤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或美方官员。按照美国白宫的说法,这一“大胆”的外交举动令美方惊讶。

法新社以多名法国官员为消息源报道,特朗普事先知道扎里夫会现身比亚里茨。其中一名要求匿名的外交官告诉媒体记者:“我们和美国人的合作完全透明。”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说,扎里夫不参与峰会议程,但任何有助缓和美国与伊朗紧张关系的尝试都值得。

按照法新社的说法,扎里夫和特朗普出现在同一地点表明紧张局面有望缓和。

在国际危机研究组织主管罗伯特·马莱看来,扎里夫现身比亚里茨表明特朗普就马克龙的提议给出“一些积极回应”。马莱告诉法新社记者:“特朗普总统可能私下告诉马克龙总统,他愿意接受这些想法。”

制裁难松

前往七国集团峰会举办地以前,扎里夫23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与马克龙会面,讨论法方涉及缓和伊朗与美国紧张关系的提议。这些提议包括豁免部分美国对伊制裁或者向伊朗提供某种经济补偿。

马克龙和其他七国集团领导人24日讨论伊朗议题,但没有迹象显示特朗普打算放松针对伊朗原油出口的制裁。一名熟悉情况的欧洲外交官告诉路透社,欧洲国家领导人没有说服特朗普。

另一方面,伊朗方面亮出谈判价码。两名伊朗官员和一名伊朗外交官25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如果西方国家希望挽救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方希望每天至少出口原油70万桶,理想情况下把原油出口量增至每天150万桶。另外,伊朗发展弹道导弹项目不能谈判。

美国政府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恢复对伊制裁。近期,美方加强在海湾的军力部署,伊方放弃执行协议部分条款,双方“动作”不断,致使地区形势持续紧张。 包雪琳(新华社专特稿)

一次喧闹无果的峰会

徐贻聪

8月24日至26日,“七国集团”的又一次峰会在法国西南部滨海小城比亚里茨举行,首脑们悉数到场,喧闹了一阵,但无果而终。峰会结果虽令世界失望,却未出多方预料,包括会议东道国。

组成“集团”的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七国,都在当今世界的“富国”之列,工业化程度高,人民生活普遍富裕,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很大。如果它们能够一致发声,当是世界人民的福音,有利世界的发展与和谐。遗憾的是,七国各自为政,相互矛盾重重,各成员国首脑个人之间也猜忌甚多、甚重,已经达到很难弥合的程度。舆论将集团成员说成“6 1”或者“6对1”,可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间的孤立程度。由于特朗普的“搅局”,去年的峰会有“公报”但未能签署。今年峰会的东道主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在会前干脆宣布“没有公报”,也从另一侧面显示纷争之多和分歧之深。有媒体将此次峰会比喻为“自1975年以来分歧最严重的会议”,应该是非常形象地说明了“集团”存在的问题。

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反对不平等”“消除世界上的各类不平衡”,还有世界贸易、气候问题、巴西亚马孙森林大火等问题。应该说,这些议题在当今和对未来都有一定的现实和积极意义,如果能够达成共识,对集团和世界都有正面的影响。只是由于集团内部分歧严重,特别是个别成员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过于突出,致使会议无法形成共识,再次“不欢而散”。

峰会期间及前后,与会者们确实忙碌、喧闹了一阵。不仅相互见面、说笑、调侃,还分别会见了一些被邀请与会的客人和“会外”访客,引起诸多评论和猜测。

有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俄罗斯总统普京能“再度与会”,引起不同的预测。俄罗斯曾经是“集团”成员,故有过“八国集团”的历史。由于乌克兰问题,俄罗斯被“集团”“开除”。对特朗普的提议,“集团”内部意见不一,俄罗斯只表示“将予以考虑”。下次能否改为“八国集团峰会”,还有待观察。不过,“是”和“否”都在情理之中,对世界都无坏处,只是对俄罗斯的利弊大小问题。

围绕中国是否应该成为“集团”成员的问题,早已有所争论,还颇为热烈。由于发展层次上的差异,中国没有接受“集团”的邀请。目前,从“集团”分崩离析的发展趋势看,中国也没有必要蹚这“浑水”。审时度势地看待“集团”并处理它与我国的关系,不要让它损害我国的核心利益,应该是我们必要的态度和立场。

世界期待“集团”能从整体考虑问题,用其影响,推动潮流所需的多边主义向前发展,真的起到抑制各类“不平等”“不平衡”的作用,让世界在公平、合理的新秩序中“平等、平衡、有序、和谐”地健康发展。(作者系中国驻古巴前任大使)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