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手机连2G也卖不过?信号覆盖小、售价高是主因
2019-10-09 07:14:07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5G手机卖不过2G 信号覆盖小、售价高是主因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今年陆续为多家企业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从今年6月开始,国内手机厂商华为、小米、中兴等为抢占先机,已纷纷推出首批5G手机。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了今年8月国内手机销量的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在该月内,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量3087.5万部,同比下降5.3%。其中,2G手机117.7万部,5G手机21.9万部。科技日报记者发现,截至8月2G手机的销量依旧不算少,今年前8个月全国共售出1049.2万部2G手机,相比之下5G手机只卖出了29.1万部。 那么,目前5G手机销量不温不火的原因是什么?销量何时才能迎来井喷式增长?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5G手机销售尚处在试水阶段 “目前5G基站还处在大规模部署阶段,实现网络覆盖的区域并不多,这是导致5G手机销量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由于目前信号覆盖范围十分有限,5G手机连上的可能是4G而非5G信号,甚至还会出现通话不畅的问题。 孙燕飚表示,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5G网络还在建设中,预计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实现城区全覆盖;而二线省会城市及三线城市的5G网络覆盖工作还处在初期阶段,实现5G网络全覆盖可能要到明年年底。 另一方面,当前5G手机售价偏高,用户换机意愿不强,且运营商没有给予相应补贴,也没有推出相应的流量数据套餐。同时,现在的5G手机主要是供厂商展示研发能力、开发者搭建应用环境和少部分数码发烧友尝鲜所用,并未大规模展开对外销售,导致现在电商平台的5G手机存货并不多,这也是影响其销量的原因之一。 “除了速度更快,目前5G手机上似乎未展示出其他的优势。对于消费者而言,买5G手机似乎显得有些‘鸡肋’。”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说,此外5G手机耗电量大、芯片研发滞后等因素,也制约其推广进度。 相比出货惨淡的5G手机,2G手机市场却依旧稳健,原因何在? 实际上,2G手机主要是指老年机、功能机等类型的手机,以及一些电话销售行业或者客服电话等,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显示时间日期、发送短信的功能。 “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超过70岁,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超过1亿。这部分人群是2G手机的主要消费群。他们一方面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另一方面他们也仅有与少数亲人通话的需求。”孙燕飚说。 项立刚也表示,由于2G手机价格低、待机时间长,一部分商务人群会购买其充当备用机,只需要满足通话需求即可。 明年7月后销量将大幅增长 信号传输稳定、覆盖面广是万物互联的基础,5G基站是5G规模组网的“先行军”。在今年6月初正式获得工信部下发的5G商用牌照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三大运营商纷纷加快了5G基础网络建设以及部署速度。虽然三大运营商布局5G的进度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表示会在2019年实现5G网络的预商用。 “网络搭建完成后再向下游提供服务、收取资费,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项立刚指出,要注意的是,5G网络建设也将是从数据网络消费热点区域开始,并不是全面铺开。预计未来3到5年内4G都会与5G处于共存状态,在农村短期内主要用的还是4G。 上述报告还显示,8月在我国上市的手机共有45款,同比减少18.2%。不难发现,在如今的手机市场,“机海战术”已不再流行,单纯依靠数量无法制胜,更多时候,质量更好、功能更强的产品更容易打动消费者。 “目前来看,5G手机的技术问题大部分已得到解决,导致其售价高昂的主要原因是5G芯片价格昂贵,其他元器件的价格与4G手机无异。”孙燕飚说,5G手机热销,一方面要取决于5G手机本身售价能否快速降至2000元以下,另一方面则要取决于运营商是否会推出更优惠的5G补贴以及5G流量套餐。 孙燕飚指出,以当下的市场进度来看,随着5G网络逐步商用以及5G手机出货量的提升,预计到2020年7月以后,5G手机销量将迎来“井喷式”增长,届时市面上会出现售价在2000元左右的5G手机,到明年底或将出现售价在1500元左右的5G手机。而手机厂家届时发布的手机新品,可能大部分是同时兼容4G网络和5G网路的智能手机。 |
相关阅读:
- [10-09] 能量棒、无糖可乐 瘦身单品"本来面目"你了解吗
- [10-07] 国庆假期家电消费扫描:城乡“差异需求”集中爆发
- [10-07] 从2G跟随到5G引领 中国数字经济已超31万亿
- [10-03] 打造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和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 [09-30] 确保“四个坚持”,让网络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