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高度警惕非洲沙漠蝗乘六七月季风侵入中国风险
2020-02-18 06:59:52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应高度警惕非洲沙漠蝗乘六七月季风侵入我国风险 科技日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瞿剑)针对近期在非洲之角、红海沿岸地区暴发的沙漠蝗灾害,中国农科院官网最新发表《关于非洲蝗灾潜在风险分析及应对建议》指出,尽管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此波沙漠蝗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但6月—7月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共同作用下,其下一代成虫进入我国境内的风险陡然升高,应高度警惕。 此前的2月1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球发布沙漠蝗灾害最近一期预警称,非洲之角沙漠蝗虫数量已达到约3600亿只,使该地区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中国农科院草地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植保所研究员张泽华介绍,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有着惊人的进食量、机动性和繁殖力:1平方公里规模蝗群一天进食量与3.5万人一天的口粮相当;它们每天可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3个月左右;一只雌性蝗虫可产卵约300颗。我国有1000多种蝗虫分布,可形成灾害的蝗虫有50多种;蝗灾主要发生在农区和草原省区,最高年份发生近3亿亩,平均1.5亿亩,年均损失18亿元。 研究团队阐明了我国主要蝗虫灾变规律与迁飞机制,并分析了此次沙漠蝗扩散风险——其扩散区可达缅甸西南部;但因其主动飞行高度不超过500米(离地面相对高度),乘风势可达700—1000米,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另一方面,5月份为沙漠蝗成虫期,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强劲,其下一代成虫在六七月份被风裹胁以海拔3000米高度翻越横断山脉机会将会大增,迁飞进入我国云南境内的风险性较大。 考虑到我国内陆地区近30年来没有沙漠蝗分布及为害报道,一旦侵入,将面临发生规律未知、监测技术缺乏、防控困难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团队建议高度警惕相关风险,实时动态监测,做好物资储备,制定防控预案,同时建立国际合作沟通机制,共同应对威胁。 |
相关阅读:
- [02-18] 山西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 累计确诊病例130例
- [02-18] 除了买口罩,企业复工还为职工做了这些
- [02-18]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可供5000万人同时使用
- [02-18] 黄河三角洲应急生态补水近8800万立方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