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热点话题,商务部集中进行了回应

2020-02-28 06:46:58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2月27日电 27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就多个新冠肺炎疫情问题进行了答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指出,总体来看,中国生活必需品产能库存稳步增长,复工复产逐步向好,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没有必要担心后期商品出现较大短缺。”

武汉市各区实现物资供应100%全覆盖

当天发布会上,有记者询问称,武汉实施社区封闭管理后,部分市民反映社区团购存在团购套餐可选余地小、价格偏高等问题,目前情况有无改观?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介绍,武汉社区实行封闭管理后,给市场保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期一些居民反映团购套餐价格高、个性化不足、一些中小超市存在搭售现象等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生活物资保障组及时提出了改进建议,湖北省和武汉市紧急作出专项部署,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市场供应保障,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一是推出“特价蔬菜包”。2月24日起,武商、中百、中商、沃尔玛、家乐福等五家大型商超面向低收入群体推出“特价蔬菜包”,重量10斤、定价10元。市民可从白萝卜、胡萝卜、土豆、大白菜、卷心菜等品种中任意选择3种组成套餐,政府按“一元菜”相关政策对商家进销差价给予补贴。2月25日,5家商超接收“特价蔬菜包”订单达9万份。为保障市民肉食消费需求,武汉市从2月24日起按照低于市场价15%的价格,通过商超网点向市场投放约1万吨储备肉。

二是丰富团购套餐种类。为了让市民下单订购时有更多选择,指导当地商超增加团购套餐种类,提供自选套餐。如中百超市推出35种社区团购套餐,包括蔬菜、猪肉、水果、粮油、水产、牛奶等12大类,其中仅蔬菜套餐就有5种。

三是拓展线上销售。发布线上买菜攻略,推动盒马鲜生、京东、美团等33家电商平台参与保障武汉“菜篮子”供应,配送范围覆盖全市。25日,33家电商平台完成生鲜物资配送27.94万单,配送重量1500吨。

王斌介绍,截至25日,武汉市各区已通过商超对接社区开展团购配送及其他多种方式实现物资供应100%全覆盖。25日当天,全市各类商超接收团购订单18.38万单,比前一日增加5万单。

8省累计向湖北调运生活必需品物资3.3万余吨

日前,商务部为保障湖北武汉市场供应启动了九省联保联供机制,这方面有哪些进展?

对此,王斌介绍,九省联保联供协作机制建立以来,为保障湖北武汉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更好地利用这一平台确保湖北武汉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平稳,“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协作机制,提高保供标准,强化保供支撑,取得了积极进展。”联保联供协作机制8省已累计向湖北省调运生活必需品物资3.3万余吨,其中水果蔬菜2.7万吨;协调解决交通运输不畅、部分商品供应不足、消杀物资紧缺、复工复产难等问题50余起。

“没有必要担心后期商品出现较大短缺”

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后期会不会有较大的商品短缺?王斌指出,总体来看,中国生活必需品产能库存稳步增长,复工复产逐步向好,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没有必要担心后期商品出现较大短缺。”

一是市场供应基础坚实。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6.64亿吨,比上年增长0.9%,连创历史新高,牛羊肉、禽肉、鸡蛋、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产量平稳增长,肉类进口较快增加。目前全国粮油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库存充裕,储备充足。当前,全国春耕备耕扎实推进,今年春季气象条件有利,农业生产形势总体正常。后期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基础坚实。

二是复工复产逐步向好。在中央和地方推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作用下,各类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复产率已超过70%,肉类、奶类及食品加工等民生产品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企业复工率不断上升,大型连锁超市开业率达95%,品牌连锁便利店开业率80%左右;电商平台快递企业复工率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陆续畅通,生活必需品供应链逐步打通,产销对接进一步顺畅,为增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受用工短缺、采收运销不畅、各地餐饮饭店等集团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区出现了农产品“滞销”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在保障供应的同时,积极推进产销对接,搭建促销平台,切实稳定市场运行。

王斌指出,当务之急是,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复工复产,全力以赴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商务部将进一步密切监测疫情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引导更多企业尽快恢复营业,保障市场供应。

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短期的

还有记者询问道,商务部如何评估目前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是否担忧供应链、产业链转移?

就此,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介绍,长期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各环节,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叠加春节假期因素,“我国各类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复工复产都面临交通物流受阻、人力资源紧张、上下游复工不同步、防护用品紧缺、经营成本增加等困难。”

宗长青表示,近期,相关部门和地方纷纷采取有效举措,加大对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开始收到成效,外资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将很快逐步得到解决。从长远和总体上看,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短期的,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当前也并没有出现供应链、产业链因疫情影响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的现象,有些跨国公司正在继续加大对华投资。

针对一些进口企业反映的货物积压问题,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针对这些情况,商务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了五项措施畅通进口贸易。一是专门下发通知,鼓励企业扩大医用物资和生活用品进口,做好相关组织工作;二是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进口货物的疏导分流,缓解进口农产品滞港问题;三是简化进口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便利化水平,缩短审批时间,便利企业进口;四是会同相关商协会,积极做好企业信息服务工作,推动行业组织创新优化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五是支持企业充分发挥外贸新业态优势,利用电商平台,创新进口销售模式。目前,相关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并已取得积极成效。

针对有国际企业在国内无法正常复工的情况,李兴乾介绍,商务部已经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三项应对举措。一是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精准帮扶企业。二是积极优化完善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三是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

李兴乾指出,必须看到,这次疫情是一次危机,是几十年来少有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社会,包括外贸产业链的影响不可避免。目前,外贸领域复工进展良好,堵点也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链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资金融通不足;二是贸易运输“大动脉”和“微循环”正在快速恢复畅通过程中,部分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终产品交付存在延迟现象;三是部分国家对我采取人员、贸易等限制措施,对双边贸易开展造成影响。

李兴乾指出,商务部正全力强化财税、金融、保险领域的稳外贸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序恢复外贸生产运营秩序,商务部将突出四个政策着力点,解决当前问题:一是及时足额实现出口退税,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扩大外贸信贷投放,满足贸易融资需求,对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实现应贷尽贷,确保履约,通过优先保障外贸资金链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切实扩大出口信用短期险覆盖面,促进费率合理下降,有效服务外贸发展大局。四是加大对外工作力度,协调相关国家科学理性看待疫情影响,不采取过度贸易限制措施。

CPI涨势会否持续?商务部:价格会稳中回落

有记者提问称,1月份全国CPI达到了近年的一个峰值,为5.4%,目前各种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仍有上涨趋势,不知道这样的涨势会不会持续,还是会在供应加大之后逐步回落呢?

王斌介绍,1月份CPI上涨具有结构性、时段性特点。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春节及翘尾因素。从以往规律看,春节期间居民消费需求旺盛,蔬菜、肉类、水果等食品价格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今年春节在1月份,去年在2月份,错月的影响导致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翘尾因素使CPI同比涨幅扩大。

二是猪肉价格较高。由于非洲猪瘟导致生猪产能大幅下降,猪肉价格还处于高位,进而推动了CPI结构性上上涨。1月份猪肉价格上涨116.0%,影响CPI上涨约2.76个百分点。

三是疫情推高成本。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地区人工短缺,交通运输、防疫防护等综合成本上升。比如,货运的运费同比上涨了近1倍左右,货运司机的费用上涨5-7倍左右。

王斌指出,随着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复工复产扶贫解困、畅通物流促进农业生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加上天气逐渐转暖,主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增加,价格会稳中回落。

据商务部监测,目前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总体稳定。2月26日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食、食用油批发价格与前一日均持平,比1月底分别下降0.9%;猪肉、牛肉批发价格比前一日分别下降0.5%和0.1%,比1月底分别下降0.1%和上涨0.9%;白条鸡、鸡蛋批发价格比前一日分别上涨0.2%和0.4%,比1月底分别下降8.5%和15.1%;30种蔬菜批发价格比前一日下降1.1%,比1月底下降4.8%;6种水果批发价格比前一日上涨0.1%,比1月底上涨2.4%。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