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 博览 > 正文

袁建民: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在中巴两国之间

2021-06-08 08:33:32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我来说两句

“缺油的时候给油,缺粮食的时候给粮食,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他们开山辟地来帮助。在我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起步在哪里?在中巴两国之间。”三十多年与巴基斯坦交往,270多次跨过中巴边境线,袁建民带着使命前行,总能得到巴基斯坦军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从上世纪80年代参与中巴边界勘界,到2005年担任巴基斯坦北部大地震救援总指挥,再到全线贯通中巴经济走廊,袁建民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故事不胜枚举。如今,他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新疆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值此中巴建交7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网对他进行了专访。

新疆人民的儿子:从渔乡青年到山区牧民

新疆与巴基斯坦交界处,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口岸--红其拉甫口岸,该口岸位于帕米尔高原、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以下简称“塔县”),是袁建民自愿支援新疆的插队落户所在地。1975年,他从江苏泰州高中毕业后,毅然决定要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

“我在海拔4300公尺的牧场放了三年羊。那时候让我最感动的故事,是塔吉克族老奶奶把给自己孙子的鸡蛋给我吃。4个鸡蛋可以换一小块砖茶,一小块砖茶够一个5口之家烧一周奶茶,可见当时的鸡蛋金贵。为了我能够吃上热乎的鸡蛋,他们把鸡蛋煮好放在自己的衣服里面,靠体温把它捂热。”如同亲人一般的感情,让袁建民立誓要回馈这片土地。

支边结束之后,袁建民在新疆读了党校,毕业后又回到了塔县。他从银行职员做起,担任过县政府秘书,县外办主任,坚持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塔县人民办实事。1986年9月,在塔县领导班子选举中,袁建民被高票推举为副县长。

“我的会议室外面有一幅画,是一位著名的雕刻家画的,他到塔县去写生,塔吉克人民对他说我是他们的儿子。他有感而发,就有了这幅画作。”袁建民每次提到塔县,提到塔吉克人民,都眼含热泪,“我的一生得到了很多荣誉,我心目当中最珍惜的荣誉就是老百姓称我是‘人民的儿子’这个评价。”

在塔县工作期间,袁建民有幸参加了中巴边界勘界。从1982年两国签署开放红其拉甫山口的议定书,到1985年口岸对第三国开放,再到后来的全面开放,袁建民参与了整个过程,这也成为了他与巴基斯坦不解情缘的开端。

担任援巴救援总指挥:他们用身体替我挡石头

说起与巴基斯坦的故事,袁建民十分感慨。1996年3月,中巴国境线上发生雪崩,当时中国的车辆承担任务去巴基斯坦运送物资被困,袁建民作为临时总指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救援。“车队进到巴基斯坦时遇到雪崩,雪崩的力量把一个40吨重的推土机打出一公里以外,中方当场两人遇难。为救援雪崩被埋的车队和人员,巴基斯坦牺牲了4名官兵。”据袁建民回忆,“等我赶到的时候,巴基斯坦红其拉甫安全警察部队的10来个官兵已经两天没有吃饭,把自己的粮食都给了我们的20多个被困驾驶员。”

2005年,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等地发生里氏7.6级地震,350万人无家可归,袁建民又一次临危受命,担任中方援巴总指挥。“我负责把中国的帐篷和医疗队送到巴基斯坦去,本来是送到边境口岸就可以,但是后来巴基斯坦提出希望我们把帐篷送到灾区去。”巴基斯坦是个大山之国,地震主要灾区全部在深山老林里,要把帐篷安全送达很困难,袁建民临危不惧,把帐篷安全地送到了灾区,还和巴基斯坦联合组建了中国援巴抗震救灾村。

袁建民哽咽:“每次我到现场指挥的时候,巴基斯坦的官兵都是4、5个人围在我周围,一看到有飞沙走石的时候就把我按倒,他们用身体来替我挡住石头。有好多官兵腰砸坏的,腿砸断的,所以当你经历这一切的时候,怎么能对中巴友谊无动于衷?怎么不致力于去维护中巴关系?”

为了表彰他为促进巴基斯坦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2011年8月,袁建民被巴基斯坦总统授予公民荣誉最高奖“国父真纳”勋章。

让中巴边界亮起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4年,袁建民提出“让中巴边界亮起来”的建议,组织实施了太阳能发电机落户中巴边境星木峡尔村的工作,这个古老村落彻底告别了无电照明的历史。袁建民每次去巴基斯坦的时候,都会给当地居民带一些太阳能灯,“他们很多偏僻的地区还没有电,孩子们上学晚上做作业的时候很困难,只能用蜡烛或者油灯,如果用太阳能灯就不需要充电,一盏灯就能给一个孩子、甚至是两三个孩子的学习提供助力。”

在没有达到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条件时,袁建民就靠着人力一次一次把太阳能灯背过边境线,为落后的村庄点亮星星之火。至今,他已向巴基斯坦临边村庄捐赠了上万个太阳能灯。这小小的太阳灯成了中巴友谊的巨大正能量。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让中巴边界亮起来”的愿望正一步步得以实现。

袁建民与巴基斯坦边境百姓的故事不止于此。在巴北部地区有个叫阿尤布汗的商人,早年从事宝石和皮货买卖,但因生意不景气,家庭曾几度陷入困境。他与袁建民相识于红其拉甫开放的时候,虽然两人后来都离开了边境,但之间的友谊却从未被阻隔。阿尤布汗举家搬迁到伊斯兰堡后,有一次,袁建民从朋友那儿得知他得了急性尿毒症,需要透析,“我专门到了巴基斯坦首都把他找到,几次给他捐助,帮他把生命延续下来。”据袁建民回忆,当年医生判断,如果不能常态化透析,他的生命可能维持不了多久。每次去看望阿尤布汗,他总会拉着袁建民的手说:“听说你来了,我觉得我的病就好了。”正是这种琐碎与点滴,串连起了袁建民与巴基斯坦百姓深厚的情谊。

比山高、比水深、比蜜甜:把中巴友谊寄托在年轻一代

2013年,2015年,2016年,袁建民分三次完成了中巴经济走廊东线、西线和空中考察工作。“2016年我作为中巴两国270辆汽车组成的大型联合车队的总指挥,带领车队穿越巴基斯坦的西线。”走廊西线是巴基斯坦的高危地区,时常遭遇悬崖峭壁难以通车,需要临时架设钢板,“整个过程历时13天,全程1200公里,路途非常凶险,但是最后车队安然无恙的到达了瓜达尔港,首次从西线贯通了中巴经济走廊。”这是他得以自豪的特殊经历,尽管外部对走廊建设一直有争议,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只管东线不管西线,但他坚信中国将用无声的语言、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对巴基斯坦的支持。

袁建民穿梭在中巴两国间30多年,先后270多次赴巴,巴基斯坦所几乎所有的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谈到中巴友谊,袁建民这样说到:“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在任的时候曾经用‘四好’来表达:好兄弟、好伙伴、好朋友、好邻居。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中巴两个国家命运共同体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中巴经济走廊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先行先试项目,这说明了我们的领导人和我们国家对巴基斯坦的重视。”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同样对中巴友谊给予高度评价,“他们经常讲中巴关系比山高、比水深、比蜜甜。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随处可见,深入人心。”

值此中巴建交7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袁建民说:“中巴两国特别是中巴两国人民,有理由有信心,希望也期望中巴友好。”谈到对中巴两国友谊未来的期待,他满含期许,“我希望中巴两国的友好和友谊一定要传承下去。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中巴两国的青年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巴友好是怎么来的,中巴友好的内涵太多,我们应该继续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把中巴友好寄托在年轻一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