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评论 / 正文
英国利物浦“世遗”遭除名叩响老城发展之问
2021-07-23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伦敦7月22日电 (国际观察)英国利物浦“世遗”遭除名叩响老城发展之问

新华社记者张代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日宣布,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当天决定,把英国利物浦海上商城从《世界遗产名录》中移除,原因是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已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这一消息引发英国各界对如何在城市重建开发中兼顾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与讨论,而其中的警示意义也值得更多国家关注。

缘何遭除名

利物浦海上商城位于利物浦市区北部海港,范围包括阿尔伯特码头、威廉布朗大街等利物浦地标在内的六个街区。这里曾是18、19世纪全球重要贸易港口,在大英帝国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2004年,因其历史地位和船坞技术,利物浦海上商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12年,鉴于利物浦计划大规模开发老船坞区,世界遗产委员会把该遗产地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开发计划将使城市中心扩张,在视觉上割裂各船坞区,改变海上商城天际线和轮廓。

教科文组织表示,他们曾反复要求英国政府做出承诺保护好这处遗产地,但利物浦市政府并没有因此放弃城市开发计划,继续在遗产地及其缓冲区内推进新项目。今年年初,利物浦市政府又批准当地一个足球俱乐部在码头区兴建现代化足球场。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开发项目和新建筑将严重损害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争议与讨论

围绕利物浦海上商城被除名世界遗产一事,英国国内反响不一。

利物浦新任市长乔安妮·安德森表示不解和失望。她认为,利物浦在过去十年间已投入7亿英镑(1英镑约合1.38美元)用于升级当地受保护的历史建筑,遗产地现状是转好的,因此除名决定令她费解,并将讨论是否可以申诉。

与此同时,也有英国民众对这一消息无动于衷甚至公然叫好。这些人认为,对于利物浦这样一个被忽视了多年、发展停滞不前的老工业城市,城市开发规划的重要性理应高于世界遗产这个头衔。

还有人认为,无论是古老的码头区,还是甲壳虫乐队、足球、博物馆等利物浦的标志性元素不会因被世遗除名而消失。

英国建筑史学家马库斯·宾尼则指出,英国政府未能及时阻止利物浦地方当局的开发规划,未能尽力保护历史建筑和风貌。

英国遗产保护机构“拯救英国遗产”的负责人亨丽埃塔·比林斯告诉记者:“入选世界遗产是一枚荣誉徽章,它将利物浦独特的历史推上了全球舞台。但由于新的开发规划和监管不力,这座城市失去了曾经的荣誉,令人非常遗憾。作为联合国相关遗产保护条约的签署国,英国政府很尴尬。”

老城发展难题

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博弈难题,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此前,由于面积锐减等原因,阿曼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于2007年被从《世界遗产名录》上除名;2009年,因建造现代化桥梁工程破坏河谷景观,德国德累斯顿易北河谷被从《世界遗产名录》上除名。

利物浦建市已八百多年,享受过大英帝国时期的风光,也经历过二战之后的衰落。进入21世纪以来,这座古老的城市新建筑不断拔地而起,城市经济增长一度超越伦敦。支持利物浦开发老城区的观点认为,传统城市需要转型,维持历史风貌虽然能带来一定的游客和投资,却也意味着拒绝了其他发展路径。

过去十年间,利物浦市政批准了针对码头区的总计55亿英镑的重建计划,包括兴建公寓、摩天楼、游艇码头等,希望以此为当地提供数万个工作岗位,并吸引更多国际商机。

比林斯表示,旧城改造、经济发展与保护历史建筑并不矛盾,完全可以齐头并进。“毫无疑问,旧码头需要开发和投资。但历史建筑和码头风貌应该是开发项目的核心,而不是让它们被冰冷的摩天大楼淹没。”

分析人士指出,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看上去相互矛盾,实则相辅相成。但世界上不少“世遗”项目在开发与保护之间,往往选择了前者,或是借“世遗”的“金字招牌”过度开发。

教科文组织认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任何删减都是国际社会的损失,也是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下国际共同价值观和承诺的损失。利物浦海上商城被除名,再次给全球其他遗产地敲响警钟:在保护和开发中取得平衡,才是保护好世界遗产的关键。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