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评论 / 正文
打安全幌子 行遏制之实——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打压中企劣迹斑斑
2021-08-26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华盛顿8月25日电 题:打安全幌子 行遏制之实——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打压中企劣迹斑斑

新华社记者许缘 丁宜 高攀

美国媒体日前报道称中国国有公司入股科技企业字节跳动旗下子公司,在美国国内再次引发TikTok是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议论。

近年来,美方多次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中国企业。专家认为,美方“国家安全”概念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对华安全审查的政治化倾向日益明显。美方行为反映了其对他国发展的焦虑和恐慌,企图利用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压制他国经济发展。这种行为严重威胁全球供应链,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

滥用国家力量肆意打压

近年来,美方多次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中国企业,主要手段包括限制投资、出口管制以及发布行政令直接干预等。

在限制投资方面,掌握敏感数据和信息是美方叫停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的主要理由,主要执行机构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2018年1月,美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中国数字支付公司蚂蚁金服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国际的交易。

2019年4月,美外国投资委员会要求中国科技企业碳云智能出售其所持有的早在2017年收购的一家美国公司股权。专家认为,美外国投资委员会在收购案完成之后取消交易,表明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进入美国的限制加码。

在出口管制方面,美方主要通过将中国实体或个人列入所谓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来达到打压目的,迄今被美方列入清单的中国实体及机构已超380家。被列入清单后,需要获得美国商务部颁发的许可证,才可购买美国技术。

2020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将中芯国际等59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政府意在借此限制中国企业获得先进芯片生产技术。

此外,美国总统还通过签署行政令,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强制叫停中国企业在美运营或禁止美国实体或个人与中国企业交易。比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两次出台行政令,以“威胁国家安全”、担心数据泄露为借口,试图限制微信和TikTok在美运营。

“国家安全”不断泛化

近年来,美国对华安全审查呈现诸多新特点,“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逐渐扩展,不断泛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瑞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的安全审查制度日趋严格化,审查范围从制造业扩大到服务业,再到金融服务业、大数据服务业,领域不断向纵深扩展。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霍政欣对记者说,美国“国家安全”概念的外延不断被扩展。从特朗普执政时期将“国家安全”外延扩展至贸易、产业链等领域,到如今意欲打造一个把中国排除在外的新的全球产业链,泛化“国家安全”已成为美方遏制中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谋求垄断维护霸权

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打压中企背后有多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维护自身霸权。伴随经济全球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引发“美式焦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分析,二战后美国形成了现有国家安全基本框架,以及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机制,随着中国日渐强大,美国政府对国家安全主要矛盾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其制约目标逐渐转向中国。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对记者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打压中国企业,意在遏制中企的国际竞争力,维持其超级垄断利益。

俄罗斯知名媒体人安德烈·卡拉钦斯基说,不仅对中国华为等企业,美国对参与俄罗斯项目的欧洲企业、对从汽车到半导体的日本企业,都是如法炮制。

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田志宏说,美方各种举措都是为了垄断市场,试图形成美国企业一家独大局面,建立全球市场美国化生态,进而控制和压榨他国企业,攫取最大利益。

造成广泛负面影响

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无理打压外国企业,其负面影响复杂深远。

多名美国专家和学者指出,美方有关做法严重破坏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最终将损害全球市场及企业信心。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员扎姆·扎克认为,美国正在走一条“技术民族主义道路”。不仅中国,任何被美国视为对手的国家,它们的企业都可能因“不利于美国国家安全”而被打压。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罗振兴表示,美方有关做法对国际经贸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美方上述做法对美国经济也造成强烈“反噬”。罗振兴认为,美方无理打压中企将影响外资企业对美国营商环境的看法,加剧外界对美国市场开放性的担忧,破坏美国市场吸引力。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认为,美国政府要求TikTok提供算法、转让数据控制权,实质上构成了对中国网络主权的侵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