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缺奶季节缘何出现“喷粉”
2021-09-13 作者:乔金亮 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7月份以来各大乳企原料奶相继出现过剩——

缺奶季节缘何出现“喷粉”

7月份以来,各大乳企原料奶相继出现过剩,日“喷粉”量最高达3000吨。“喷粉”是指液体的原料奶经过灭菌、喷雾干燥等处理,成为奶粉状态。往年受夏季奶牛产奶量减少以及各大乳企提前备战中秋、国庆市场影响,奶价一般会有一轮上升。然而今年入夏以来,抢奶大战并未上演,“喷粉”现象却罕见出现。如何看待夏季“喷粉”现象?当前奶业生产形势如何?

“当原料奶过剩时,乳企通常选择‘喷粉’,以便于储存,减少损失。7月份出现‘喷粉’现象意味着原料奶供需关系至少在短期是宽松的,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前期国内产能扩大,二是进口奶快速增长,三是国内需求增长动力减弱。”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告诉记者。

生产方面,2020年国内生鲜牛奶总产量3440万吨,同比增长7.5%,是2006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今年上半年,我国生鲜牛奶总产量1540万吨,同比增长7.6%,净增109万吨。进口方面,今年1月至7月,我国乳制品净进口折合原料奶同比大幅增长28.9%;按这一增幅,全年乳制品净进口折合原料奶预计将超过2500万吨。

消费方面,猪肉价格大幅下降及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下降对乳制品需求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2020年虽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是猪肉价格阶段性攀升为乳制品消费需求增长提供了动力。2020年全年乳制品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8.0%,是2006年以来的最大增幅。2021年,猪肉价格在1月底开始松动,之后持续下降。同时,牛羊肉价格都明显回落。受此影响,乳制品作为替代消费的需求下降,乳制品价格也受到抑制。

“在供需宽松、出现‘喷粉’的情况下,国内原料奶价格没有出现明显松动和下降,有多方面原因。”刘长全分析,一是乳品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因此稳定原料奶收购价格以促进养殖端生产发展。二是加工企业在养殖端的布局促进了产业链利益关系的整合,在此情况下保持较高的原料奶价格更利于产业链整体利益。三是生产成本维持高位,阻碍原料奶收购价格下降。从农业农村部集贸市场监测数据来看,7月份,玉米价格仍高达2975元/吨,比去年同期高28.57%;豆粕价格为3745元/吨,比去年同期高15.87%。

还有一个原因是乳制品消费结构呈现以低温鲜奶需求快速增长为特征的变化,缓解了廉价原料奶粉进口对国内养殖端及原料奶价格的冲击。今年1月至7月,鲜奶进口量同比增长43.40%,比奶粉进口量同比增幅高6.21个百分点。另外,作为对国内原料奶供需关系变化的反映,除了企业在“喷粉”,进口增速也出现了明显下降。乳制品净进口折原料奶量的同比增幅在5月份达到57.5%的情况下,自6月份以来连续2个月下降。

刘长全认为,今年原料奶价格没有出现明显的季节性上升变化,迄今也没有因供需关系宽松出现明显下降,但是近期可能面临较大的下调压力。首先,在需求方面缺乏明显的快速增长动力,猪肉价格大幅回落及其他畜产品价格回调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还将进一步显现。其次,国内原料奶生产能力还将保持较快增长,加工企业在奶源环节布局的生产力将相继形成产出。再次,进口仍将保持较大的增长压力。国际主要奶业生产国的总供给量自2019年8月份以来经历了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6月份,连续12个月累积交奶量同比增长了26.3%。由此导致国际市场供需宽松及乳制品价格下降。此外,国际奶价下行与人民币升值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原料奶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加工企业不断向养殖端布局,如果原料奶市场出现明显波动或下行趋势,中小规模养殖场的发展尤其需要关注。专家表示,在当前产业组织模式下,面对市场波动,加工企业将首先选择稳定和保护自有奶源的生产能力,因此与之前由养殖环节共同承担市场波动风险不同,更加弱势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将承担全部风险。这一变化既放大了中小规模养殖场面对的市场波动,也将使我国奶牛养殖业面临更大的不稳定性。(记者 乔金亮)

关键词:喷粉,原料奶,奶价,表观消费量,猪肉价格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