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双11绿色商品销量飙红 48个商家绿色商品成交额超千万
2021-11-05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11月5日,天猫双11首次发布绿色商家排行榜。在11月1日-3日,双11第一波开买阶段,48个商家绿色商品成交金额超千万。天猫双11第一波售卖期,绿色低碳消费迎来开门红。

双11迎绿色消费高峰

双11第一阶段迎来绿色消费高峰,背后其实是消费者整体绿色低碳消费意识的觉醒。11月1日0点开售首个小时内,消费者买走25000多个节水马桶,粗略计算一天可节省约225吨水。开售后9小时内,超12万件绿色家电被买走。从减碳贡献值来看,绿色会场内,售出的洗衣机预计减碳345吨,空调预计减碳260吨,冰箱预计减碳194吨。

据悉,此次入围绿色商家排行榜的,有不少家电行业的商家。家电行业经过多年的绿色节能教育,以及各类新能效标准的实行,无论是品牌还是消费者,在生产、选购时,都把绿色、低碳放在了心间。

“现在消费者选购家电越来越重视绿色节能这笔帐了。”海尔官方旗舰店店长孙浩举例说,一台空调光看价格,柜机大概差1000多块钱,挂机差300多块钱,但是算上能效这笔绿色帐,一级能效相比三级能效,一年能省几百块钱电费,用上五六年反而更划算。“整个行业的大趋势是省电节能,我们店铺里现在一级能效的商品占比越来越高。”

双11期间,为了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家电,还赠送蚂蚁森林能量,最高可获18400g。预计购买确认后,消费者累计减少的碳排放,可以对应地获得蚂蚁森林能量达1083吨,产生大批“能量大户”。这些能量相当于可以种下58838棵梭梭树。

绿色供给与绿色消费相互成就

10月27日,天猫双11上线首个绿色会场,覆盖食品、家装、消电、母婴4大行业,共50万款商品,2000余户商家共同参与。11月2日,天猫还与14个品牌发起成立“绿色商家联盟”,共同发出《绿色商家联盟倡议书》。

绿色生产已经成为不少天猫商家的主动选择。比如内衣品牌爱慕在工厂生产中已使用光伏发电,家电品牌海尔有园区已经全面实现碳中和,奇瑞QQ冰淇淋建设了数字灯塔工厂,女装品牌之禾则实现了94%的断头布料再消化。

产品本身的绿色节能低碳,也是许多商家的重点努力方向。净水器品牌碧然德的产品使用了低耗碳材料,卫浴品牌九牧在技术升级后实现了加倍节水,照明品牌西顿在绿色建筑照明上拥有国际级专利,新能源品牌小鹏则实现了可回收固体废弃物100%再利用。

在天猫双11项目负责人郑黎清看来,绿色供给与绿色消费相互成就,“近几年,国内绿色消费趋势愈发明显,平台联动商家在绿色减碳上更进一步,既是响应双碳政策之举,也是顺应消费者趋势的必然选择,符合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在双11的第二波预售中,“绿色会场”内所有商品依然可在“满200减30”的折扣基础上,再叠加“满1000减100”或“满100减10”的绿色购物券。淘宝搜索“绿色双11”即可进入。

同时,为鼓励生产、销售绿色低碳产品的商家,双11期间,天猫联合网商银行提供“绿色0账期”服务,为通过认证的八大类绿色商品,在双11“发货即垫付货款”的基础上,再延长半个月。

  图:天猫首次提出绿色低碳消费主张(阿里供图)

不得不说,双11走到第13年,不仅是一个消费场,也成了减碳试验场。“电商平台因为一端连接消费者,一端连接商家,具备推动绿色消费的天然优势,能有效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在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靳敏教授看来,“双11面前,有一个值得被撬动的规模亿万的绿色消费市场,这是一个很有影响、有很大社会效应的工作。”

在9月底举办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宣布了阿里围绕社会责任的两大战略——“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和“助力共同富裕”。其中,绿色低碳便是ESG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届低碳双11,将成为绿色、可持续商业生态搭建上的重要一步,但也只是绿色低碳大生态中的一小步。接下来,作为互联网平台,阿里巴巴将与商家、消费者一起,共同“碳”路美好生活。

关键词:绿色节能,九牧,绿色家电,绿色生产,商品销量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