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全国首座“零碳”供暖城市是如何实现的?
2021-12-03 作者:杨明清 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山东海阳告别燃煤取暖,用“清洁电”产出“清洁热”

全国首座“零碳”供暖城市是如何实现的?

11月9日,国家电投“暖核一号”——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正式投运。今年冬天,该市新老城区全面采用核能供热,海阳也成为全国首座“零碳”供暖城市。

燃煤取暖是北方城市最主要的取暖方式之一,大量的煤炭燃烧在为居民带来温暖的同时,也造成了大气污染问题。首座“零碳”供暖城市是如何实现的?供热近1个月来,运行如何?市民体验如何?《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走访海阳,一探究竟。

清洁取暖的“海阳方案”

2019年,海阳核电站1号、2号机组投入商运,产出了清洁电能。“清洁电”能否产出“清洁热”?对此,海阳在核能综合利用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与山东核电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共同启动推进核能供热项目,为北方清洁取暖打造全新的“海阳方案”,也开创了国内核能商业供热的先河。

“核能供热是通过抽取核电机组二回路汽轮机高压缸排汽作为热源,经核电厂内换热首站,将热量传递给厂外供热主管网循环水,加热后的循环水经供热主管网输送至热力公司换热站,进行二级热交换,将热量传递至城市供热管网,再送至千家万户。”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放介绍说。

核能供热作为全国首创项目,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对此,山东核电邀请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清华大学、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等“大咖级”专家队伍,把脉会诊,支招献策,经过紧张的质询、讨论,技术方案获得专家一致认可。

2019年~2020年供暖季,海阳核能供热一期70万平方米项目正式启动,海阳市临港、度假区和核电产业园共7757户居民用上了核能供热。经过实践检验,运行平稳顺畅,受到不少用户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海阳核能供暖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并授予“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海阳市也被授予“山东省核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市”。

告别燃煤取暖历史

2020年11月25日,海阳正式开工建设核能供热二期工程,投资10亿元修建、改造市内配套管网46公里,建设核能供热主管网、中继泵站、换热站等配套设施,与市内龙凤热力、宏峰热力两家热力公司联网互通,为城区全域核能供热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11月9日,海阳市提前进入供暖季。新老城区20余万居民用上了核能供热,供热面积450万平方米,海阳一举成为全国首座“零碳”供暖城市,从此告别延续多年的燃煤取暖历史。

通过智慧热网调度管控平台,海阳对核能热源、输配系统以及终端用户的供热环节进行参数监测、数据分析与智能管控,同时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进行温度调控,实现智慧供热、科学供热和稳定供热,使供热能力、供热质量达到更高水平。

“家中的温度很稳定,穿一件单衣就很舒适。”“采暖费由每平方米22元降低到21元,比之前还省了1元。”“核能供热节能减排,还减少环境污染,真不错。”采访中,一些市民谈及核能供热的体验时这样说。

据介绍,该项目投运后,海阳核电站1号机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电联产机组,取代了海阳12台燃煤锅炉,每个供热季减少耗电900万度,可节约燃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二氧化硫1188吨、氮氧化物1123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000公顷,有效改善区域供暖季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

同时,在保障海阳整个城区“零碳”供暖的基础上,两台核电机组每天还能够发电5800万度,可以满足青岛烟台威海地区全部居民的生活用电需求,有效保障区域电力供应。未来,海阳核电站将拥有2亿平方米的供热能力,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提供强有力的清洁能源保障,惠及周边地区更多居民。(记者 杨明清)

关键词:核能,首座,零碳,电力规划,清洁热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