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财经翻译官】11月CPI出炉 中国继续稳字当头
2021-12-10 作者:闫雨昕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当前,通胀和疫情是世界经济最为头疼的两件事。

自疫情发生以来,为刺激经济恢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规模释放流动性,从2020年3月开始,美国采取了超强财政刺激计划和超宽松货币政策。其后,多个主要经济体相继跟进,进入货币宽松的阵营……但后果也是明显的。

解渴,还是泛滥?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胀率创下近5年新高,今年全球整体的通胀率或将达到4.3%,创10年新高。

美国劳工部本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飙升6.2%,为31年以来最大涨幅,这一数字在年初时还在1.4%左右。此外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6日发布的经济学家调查显示,受需求强劲、薪资上涨、供应链瓶颈等诸多因素影响,美国高通胀将至少持续到2023年。

在欧元区,11月30日欧洲统计局(Eurostat)公布了11月欧元区通胀的初步估计。数据显示,11月欧元区通胀率升至上世纪末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

韩国通胀正以近10年来最快的速度飙升,该国11月份CPI同比上涨3.7%,超出了经济学家的预期,并连续8个月超过了韩国央行2%的目标。

一直都在“追求通胀”的日本似乎在今年“有所收获”。据日本内政部报道,11月日本东京CPI同比上涨0.5%,前值为0.1%,核心物价指数(不包括生鲜食品)上涨了0.3%。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能源价格上涨了14%,为198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有分析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目的在于对冲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压力,然而从超过一年半的时间结果来看,各国的经济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超出常规的流动性从“解渴”转向“泛滥”,非但没有让资产的效率提升,反而让资产价格进一步膨胀。

理论上讲,货币政策有可能达到刺激需求增长的效果,但疫情反复会抑制需求,原本要用来对冲疫情负面效果的宽松政策,一定程度上又被反复的疫情给冲了回去。

中国继续稳字当头

视角拉回国内,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1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涨幅有所回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1.6%,其他七大类价格两涨两平三降。其中,衣着、交通通信价格均上涨0.3%;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均持平;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5%、0.5%和0.4%。

且随着各地多措并举保障“菜篮子”供应,蔬菜上市量逐渐增加,鲜菜价格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9.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也由上月的上涨0.4%转为持平。

不仅如此,PPI方面,随着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煤炭、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初步得到遏制,11月份PPI涨幅有所回落。

多部门联动遏制煤炭价格非理性上涨,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上涨20.1%转为下降4.9%,煤炭加工价格由上涨12.8%转为下降8.4%。金属行业保供稳价效果显现,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上涨3.5%转为下降4.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上涨3.6%转为下降1.2%。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表示,展望到年底,鲜菜、鲜果、猪肉等重点民生商品供应量是充裕的,产销衔接,整个运输渠道是畅通的,稳定食品和CPI运行的基础是牢靠的,实现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基础很坚实。

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许光建较早前也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较强不确定性,继续保持国民经济较快恢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的过程中,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更加有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的显现。(财经翻译官 闫雨昕/文)

关键词:CPI,翻译官,涨幅,欧元区,前值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