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35个项目首次参赛的背后——北京冬奥会推动中国冬季运动跨越式发展
2022-02-08 作者:卢羡婷、夏子麟、马邦杰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延庆2月7日电 题:35个项目首次参赛的背后——北京冬奥会推动中国冬季运动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记者刘扬涛、王沁鸥

7日,当中国高山滑雪选手徐铭甫在北京冬奥会男子滑降比赛中冲过终点时,中国高山滑雪运动也在这一刻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是历史上中国选手首次参加并完成奥运会高山滑雪男子滑降的比赛。

高山滑雪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过去,中国选手只参加过冬奥会上技术型的回转、大回转比赛,从未在速度类的滑降和超级大回转比赛中亮相。7日,徐铭甫改写了历史。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站在高山滑雪速度赛道上时,第一感觉是恐惧,因为过去我从没在一百多公里的时速下练习过滑雪。而几年后的今天,我已经站在了世界最高水平的赛场上。”24岁的徐铭甫赛后激动地说,“为了这一刻,我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今天也算是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谈到此次参赛的意义,徐铭甫说:“中国开展高山滑雪运动的时间比较晚,但北京冬奥会为这一项目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相信未来高山滑雪会在中国越走越好。”

北京冬奥会比赛如火如荼,随着赛程的展开,越来越多项目迎来了中国运动员的历史首秀。在本届赛事中,中国代表团将在35个小项上实现参赛“零的突破”。这个数字背后,是在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中国冬季运动近年来取得的跨越式发展。

举办北京冬奥会,中国志在推动冰雪运动快速发展。本届赛事,中国代表团派出177名运动员参赛,共获得104个小项、190多个席位的参赛资格,占全部109个小项的95%以上,构成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全的中国冬奥军团。

“作为第一个登上冬奥会舞台的中国雪橇选手,我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让更多人了解并认识雪橇这个项目,支持我们中国雪橇队继续走下去。”在5日晚进行的雪橇项目男子单人比赛后,中国选手范铎耀这样说。

雪橇过去在中国是冷门项目,发展起步晚,缺少专业场馆。随着冬奥会筹办,中国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在北京延庆区建成。“这条赛道填补了中国缺少雪车雪橇最高水平赛道的空白,将为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长足进步奠定基础。”范铎耀说。

在冬奥筹办过程中,冰雪运动不断“南展西扩东进”,实现了冰雪项目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冰雪运动版图的大幅拓展。据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秘书长倪会忠介绍,此次参赛的177名运动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覆盖区域北至黑龙江省,南抵广东省,东临上海市,西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约有1/5的运动员是通过跨界跨项选材从事冰雪项目专业训练的,雪上项目更是有近一半为跨界跨项选材运动员,彻底改变了冰雪项目仅仅依靠个别省份输送的情况。

“这些运动员就是‘火种’,他们将成为各省区市参加全运会的基础力量,成为未来的教练员、管理者,并且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冰雪运动。”倪会忠说,“此外在北京冬奥会的国内技术官员当中,有大量参加过前期冰雪训练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他们也都是‘火种’。这些人将使我们国家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更加深厚,让冰雪运动的参与面更加扩大。”

不得不承认,在本届冬奥会的一些“小众”项目上,中国运动员并不具备争夺奖牌的实力,甚至与世界顶尖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但诚如倪会忠所言,这些项目上中国选手迈出参与的每一小步,或许将汇聚成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一大步。

“近年来,中国滑雪运动员的水平取得了很大进步。他们现在需要的是更恰当的训练和更多参加高水平比赛的机会。”意大利籍滑雪教练弗朗茨·约瑟夫·甘佩尔说,“我认为他们不太可能在2022年冬奥会上赢得奖牌,但他们可以在未来培养出优秀的滑雪运动员,如果一切顺利,也许五年后就能有所突破。”(参与记者:卢羡婷、夏子麟、马邦杰)

关键词: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冬季运动,男子单人,中国冰雪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