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坚持核污染水排海 日本政府执迷不悟
2022-04-14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东京4月13日电(国际观察)坚持核污染水排海 日本政府执迷不悟

新华社记者华义

去年4月13日,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强烈反对,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一年来,尽管国内外反对之声不断,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依然执迷不悟,继续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在未获国内理解和未与相关国家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出于一己私利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对国内外反对之声置若罔闻,极力淡化此举对全球海洋环境的重大危害,极其不负责任。

为省成本

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为持续冷却堆芯熔毁的核反应堆产生了大量受污染的冷却水。为储存不断增加的核污染水,东电公司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准备了约1000个储水罐。随着储水罐可用容量越来越少,日本政府于去年4月13日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这些核污染水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并计划于2023年春开始实施。

在做出这一决定前,日本政府内部提出过5种处理方案,但最终选择了排放入海。按日方说法,排放入海和蒸发后排入大气两种方案是“最实际的解决方法”,而其中排放入海“所需时间最短,花费也最少”。

环保人士指出,日本政府其实并未充分考虑所有手段,选择排放入海是为了省成本。

环保团体日本地球之友不久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新建类似储油罐的大型储水罐以及用水泥和沙子将核污染水固体化处理后再保存,都是非常可行且已有实际应用的办法,但均未得到日本政府充分讨论。文章还指出,针对东电公司所称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已无土地新建储水罐的说法,经济产业省专门委员会曾有委员在讨论中提出解决办法,但也未得到充分讨论。

日本绿色和平组织成员铃木和江评论,看经济产业省专门委员会的讨论,只能感到日本政府就是在设法把结论引向排放入海。

一意孤行

对于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日本国内外一直有强烈反对声音。

在日本国内,渔业受核污染水排海影响最大,其从业者反对最为强烈。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会长岸宏去年和今年分别在与日本首相和经济产业大臣会面时,均表示坚决反对核污染水排海。

日本东北地区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的呼声也很强烈。今年3月30日,福岛县和宫城县4个民间团体向经济产业省和东电公司递交18万人联署信,要求放弃排海计划。

一些日本民间团体,包括由民众和学者等组成的“原子力市民委员会”和日本律师联合会等,都公开反对核污染水排海。日本立宪民主党等在野党也要求政府撤回核污染水排海决定。

在国际上,中国、韩国、菲律宾、太平洋岛国论坛等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决定表示质疑和反对。中方要求日方认真倾听和回应包括周边邻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关切,撤销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错误决定。韩方也呼吁日方立即叫停这一计划,与邻国充分沟通协商。

面对多方反对,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却一意孤行,不断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去年8月,东电公司管理层对媒体公布计划,拟修建海底隧道将核污染水排放至距离核电站1公里左右的近海。日本《产经新闻》今年3月底报道,东电公司正在进行隧道起点的地上工程,并将于4月中旬启动隧道出口的海底工程。

福岛当地媒体《福岛民报》3月初发布的一份全国民调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日本人认为,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未得到国内外广泛理解。

淡化危害

按照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的说法,福岛核污染水在排放入海之前,要经过“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过滤,去除62种放射性物质。该设备难以去除的氚,将被稀释到远低于日本国家标准的浓度后排入海中。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称,全世界核电站排放的废水都含有氚,稀释后排放入海是安全的。

然而,福岛核污染水并非核电站正常运营过程中排放的含氚废水,其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能否有效清除令人怀疑。同时,由于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在福岛核事故处理方面有多次不诚实记录,包括在核事故初期隐瞒堆芯熔毁等,人们并不敢轻信其说辞。果然,日本媒体查出福岛核污染水中除氚以外还有多种放射性物质超标,东电公司随后也承认,经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有70%以上不符合排放标准,需要再次过滤。

面对国内外广泛质疑,日本政府不是设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着力消除“风评被害”,即声誉所受影响,并不惜为此投入数以百亿计日元重金。日本政府还极力淡化氚的危险性,在宣传资料中将其描绘为对健康无害的物质,甚至用可爱的卡通造型来包装,遭到广泛批评。

根据东电公司与日本政府的计划,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废堆作业预计需要持续30至40年,这意味着在此期间将有源源不断的大量放射性物质排入海中。日本民间团体“原子力资料情报室”共同代表伴英幸表示:“不能允许对海洋环境的放射性污染,(对福岛核污染水)应采取排放入海以外的方法。”(参与记者:杜白羽、孙一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