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最高检提示借款合同易“踩雷”风险点 民间借贷市场不规范等问题亟须规制引导提醒
2022-04-27 作者:今天 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记者今天(26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民事检察职能,办理借款合同类民事检察监督案件4628件,占受理民事生效裁判结果监督案件总数的25%。

最高检第六检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借款是市场经济运行和百姓生活中常见的经济活动,也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法律行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踩雷”,产生各类经济、法律纠纷。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借款合同纠纷主要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合同纠纷等,集中在生产经营、金融投资、房地产开发、商品消费、国际贸易等经济领域。此类监督案件暴露出民间借贷市场不够规范,当事人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不足等问题,未能回避本应回避的风险、承担了不应承担的责任,亟须予以规制、引导、提醒。

出借人全环节防风险难

这位负责人说,检察机关发现,案件中出借人法律意识欠缺,难以做到全环节防范风险。借款尤其是民间借贷,往往发生在熟人之间,当事人囿于人情,疏于留存证据,忽视法律风险。有的借款行为发生时,没有留下充足的证据,导致诉讼时无法确认借款主体、金额、利息、是否已偿还、是否有担保、担保方式及措施等事实。有的在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借款期限等事项作出变更时,缺乏书面证据予以明确,纠纷发生后,难以认定违约责任。有的在还款时,不注意保存还款、追讨欠款的证据,致使还款金额及其利息、诉讼时效难以认定。特别是委托第三方还款、收款时,缺乏对还款事实的书面确认证据。在一些疑难复杂案件中,又常涉及借款相关凭证缺失、转化型借贷、夫妻共同债务、规避利率上限、拆分借款、改变借款用途等重要情形,此时符合法律规定或诉讼要求的证据就显得极为关键。一旦证据缺失,将直接影响对借款行为整体事实的认定,进而影响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支持和保护。

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民事监督案中,刘某与江某系朋友关系。刘某出借500万元给江某,碍于情面未在借款合同中写明利息,只口头约定期限一年,利息10%。一年后,江某未能偿还借款,刘某向法院起诉,因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借款约定有利息,法院只判令江某偿还本金,未支持刘某有关利息的诉讼请求。

担保人对风险认识不足

“第二类风险是担保人对担保风险认识不足,轻易成为他人债务的‘背锅侠’。”该负责人介绍说,不少当事人不重视借款合同中的担保问题,导致自身利益受损。有的担保人对担保的含义理解不透,对应承担的保证法律责任不够了解,存在盲目担保、被迫担保、冒名担保、欺诈性担保等情形。有的公司不经法定程序,或未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同意,违规对外担保等。还有的担保人轻易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且在担责后不及时告知债务人,让债权人有机可乘、双重受偿,谋取不正当利益。

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民事监督案中,赵某某向周某某借款40万元,借款期限为4日,胡某某作为保证人。借款到期后,赵某某未偿还借款。周某某因寻找赵某某无果,遂要求担保人胡某某承担保证责任。胡某某与周某某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由胡某某在保证范围内承担30万元担保责任,余款10万元及利息无需承担。后胡某某分3次向周某某偿还借款合计30万元。此后,周某某隐瞒担保人胡某某已偿还30万元的事实,以赵某某及其妻子为被告提起诉讼,仍要求二人偿还40万元欠款及利息。

忽视诉讼时效或保证期间

“第三类风险是忽视诉讼时效或保证期间,无法维护正当权益。”该负责人介绍说,借款合同发生纠纷后,如果当事人希望通过诉讼主张权益,首先就要了解诉讼时效等法律制度。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很多民事主体甚至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没有意识到诉讼时效或保证期间的重要性,以致未能及时行使诉讼权利,正当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

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事监督案中,郭某恩向某县农村信用社借款,郭某然担保,借款期限是一年。郭某恩到期后未能偿还借款,某县农村信用社向法院起诉,要求郭某然承担担保责任。法院支持了某县农村信用社的诉讼请求。郭某然不服,申请检察监督。检察机关审查发现,某县农村信用社未在保证期间内向郭某然主张承担担保责任,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上述主张不受法律保护。检察机关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法院采纳并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针对以上风险点,检察机关建议,要增强依法维权意识。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借款前后注意收集、保留证据,防止因证据不足导致承担败诉风险。要树立正确风险意识。在确定借款相关事项、出具借款有关凭证、设定担保责任等方面,做到慎之又慎,借条、欠条要分清,利息约定要合法,提供担保要慎重。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树立科学理性的借贷观、消费观和投资理财观,不轻信通过非正规渠道推介的投资产品,防范过度借贷、诱导贷款、“超前消费”,不参与“套路贷”“高利贷”等非法借贷行为。(记者 张昊)

关键词:民事检察监督,检察机关,利率上限,借款合同,民间借贷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