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美联储货币政策“急转弯”冲击全球金融稳定
2022-05-06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华盛顿5月4日电 (国际观察)美联储货币政策“急转弯”冲击全球金融稳定

新华社记者熊茂伶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4日宣布加息50个基点,创下美联储2000年以来单次加息最大幅度,体现出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紧迫性。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前期行动迟缓,一定程度上导致美国面临40年来最严重通胀局面。如今为遏制通胀风险,美联储不得不在加息、缩表上“快步走”。这一政策失序不仅导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也造成负面外溢效应,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并加剧新兴市场压力。

行动迟缓致通胀失控

美国通胀上升早有端倪。去年2月初,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就撰文警告,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可能引发“一代人未曾见过的通胀压力”,美国需快速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风险。然而,拜登政府和美联储屡次用“通胀暂时论”来淡化风险。

事实证明“通胀暂时论”是明显误判。美联储去年12月放弃通胀“暂时性”的表述,决定加快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此后,包括美联储临时主席鲍威尔在内的美联储官员承认通胀上升比预期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美联储政策重点也逐渐从促就业、稳经济转向抗通胀,但其政策调整已远远落后于通胀形势。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去年五六月份就应行动,却向市场发出了错误信号,未及时遏制通胀,是巨大的“人为错误”。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美国误判通胀有多重原因:美联储系统经济学家遍布政府部门,分析方式趋同;过度依赖传统的经济预测方式,已不适合当下形势;推动巨额财政支出的政治压力等。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在早期讨论中,白宫官员承认刺激计划和基础设施支出可能导致通胀,但选择无视这种风险,因为这些政策“在政治上受欢迎”,也能进一步推动经济复苏。

加速加息或致复苏脱轨

随着通胀形势持续恶化,美联储3月中旬开启加息周期,其多名官员密集发声,支持必要时采取激进加息策略以抑制通胀。

在5月4日结束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决策层一致同意加息50个基点,并计划从6月1日起缩减规模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鲍威尔在会后记者会上说,未来几次会议将讨论进一步加息。当被问及加速收紧货币政策是否会导致衰退风险时,鲍威尔表示,美国家庭和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劳动力市场强劲,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但也面临挑战。

萨默斯指出,从过去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在高通胀和低失业率的过热状态之后,美国经济通常会很快出现衰退。

赫夫鲍尔也认为,虽然美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有望扭转第一季度萎缩的局面,但第四季度或明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美联储前副主席罗杰·弗格森也表示,预计美国经济在2023年陷入衰退。

新兴市场或遭多重冲击

美联储转向激进加息可能对新兴市场产生多重溢出效应,增加全球金融稳定风险。

芝加哥均富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戴安·斯旺克认为,每次美联储加息,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本币贬值、通胀上行和偿债压力等挑战。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告诉新华社记者,随着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美元资产回报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资金将大规模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并可能导致高负债的新兴经济体出现债务违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估计, 低收入国家中已有六成处于或即将陷入债务困境。世行行长马尔帕斯日前指出,各国面临严重的融资压力,预计债务危机今年将“继续恶化”。IMF认为,主要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清晰沟通,谨防给脆弱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溢出性金融风险。

IMF研究部门主管马哈尔·纳巴尔表示,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增加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推高输入型通胀,增加债务脆弱性,并挤压其政策空间。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