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更“绿”更“肥” 让“黑土粮仓”更持久
2022-06-01 作者:黄腾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哈尔滨5月31日电 题: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更“绿”更“肥” 让“黑土粮仓”更持久

新华社记者黄腾

黑土地是地球上珍贵的土壤资源,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其中黑龙江省有1.56亿亩。黑土地开垦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黑龙江省正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沤粪减药减化肥 黑土地产出更“绿”

“过几天又得天天早起收拾虫罐了。”在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高家村,水稻种植大户姚洪田指着田埂上的太阳能杀虫灯笑着说,每到盛夏,他每天早晨都能从灯下的小罐里清理出很多死掉的害虫。这种物理灭杀害虫的方式使农药用量大大减少,种出的水稻农残少,在市场上每斤能多卖两三分钱。“以前农药用得多,地里都没有青蛙,现在小时候‘听取蛙声一片’的记忆又回来了。”姚洪田说。

在黑龙江,一味多用农药化肥的种植模式正逐渐被摒弃,科学施肥正成为共识。在望奎县火箭镇厢兰二村,村民张井山站在自家地头,俯身抓起一把黑土扔出,细碎的泥土随风飞散。张井山说,他去年开始增施粪肥,减施化肥,因过量施肥而板结的土壤已变软。“这土比以前软,化肥少,种出的粮食更受欢迎。”

“这种模式不仅改善了环境,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推动化肥减量。”望奎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股负责人那宏宇说,望奎县粪肥还田面积已超过40万亩。

截至去年底,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8816万亩,连续多年全国领先。

保水土碎秸秆 黑土地地力更“肥”

“现在种大豆好地块亩产300斤不成问题,以前100斤都难。”站在自家地头,黑龙江省拜泉县上升乡团结村的邹向成说,村里老人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春天大风吹走土壤养分,夏季常有整片耕地被冲进侵蚀沟带走。

为保护黑土耕地,当地数十年坚持植树造林、治理小流域。人们在耕地边植树形成林田网格防风固土,还用柳枝填满侵蚀沟,使其生根发芽稳固水土,目前水土流失情况已得到极大改善。

  在拜泉县上升乡,经过治理的小流域已可以正常耕作。(新华社记者黄腾摄)

“秸秆腐烂后土壤油光发亮,玉米秧苗变壮,更抗倒伏。”黑龙江省巴彦县红光乡建新村建新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冯国伟说,合作社免耕播种已进行10年,秋收后到春播前不动土,春播时碎混深松播种一次完成。冯国伟说,经权威部门检测,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变高,地力越来越肥,产量也有所增加。

在位于三江平原上的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每年秋收时收割机都配齐抛撒器,直接把水稻秸秆粉碎成10厘米左右还田,再进行深翻作业,翻地过程中施尿素加速秸秆腐烂,让耕地肥力更强。

法规制度保障 黑土地生命更“久”

2021年,黑龙江省发布了《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工作方案(试行)》,黑龙江省饶河县饶河镇饶河村的董良臣成了村级田长。董良臣说,他至少每半个月就对全村耕地进行一次全面巡查,发现有破坏耕地、违法乱占行为及时上报和制止。

“‘田长制’实行以来,我们村耕地没有减少一寸。”黑龙江省宝清县夹信子镇夹信子村村民范海鸥说,村里已经初步建立黑土耕地保护利用责任体系,“不管是谁家地受到了破坏,都有人管”。

今年3月,《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实施,进一步为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黑龙江省还制定了《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将“十四五”时期黑土地保护任务落实到市县,还针对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等问题出台了专项建设方案,科学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目前,黑龙江省耕地质量平均等级3.46等,高出东北黑土区0.13个等级。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1573.54亿斤,比上年增加65.34亿斤,进一步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侵蚀沟,过量施肥,耕地保护,大熊猫,耕地质量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