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虐待、压榨、歧视——在日外国人人权屡遭践踏
2022-06-14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东京6月13日电 (国际观察)虐待、压榨、歧视——在日外国人人权屡遭践踏

斯里兰卡女子维什玛·桑达马利的家人诉日本政府一案日前在日本名古屋地方法院举行首次法庭辩论。桑达马利去年3月6日在名古屋出入境在留管理局收容设施内受虐待致死,引发日本舆论高度关注。此前在她一周年忌日,日本众多有识之士在多地举行游行集会追悼她,并控诉日本政府肆意践踏在日外国人人权。

桑达马利的惨死戳穿了日本政府一贯标榜的所谓“自由、平等、人权国家”的谎言,揭露了千千万万在日外国人遭受虐待、压榨和歧视的真实情况。

收容所里虐待事件频发

据日本法务省出入境在留管理厅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在日外国人共计282万人,占日本人口的2.2%。这些外国人一旦失去在留资格,将会因非法滞留被日本出入境管理机构强制收容直至驱逐出境。拘留收容审查过程漫长且不透明,被收容者伤亡事件屡见不鲜。

以桑达马利为例,她2017年持留学生签证来到日本,签证失效后非法滞留,2020年8月因遭受家庭暴力向警方寻求保护,后被移交至名古屋出入境在留管理局收容设施。半年间,桑达马利遭受非人待遇,暴瘦20公斤。从2021年1月开始,她多次反映胃疼要求假释外出就医,但均遭拒绝,随后病情不断恶化,进食困难、无法行走,最终死亡。收容所方面始终无动于衷,连一次急救电话都没打过。

此事被媒体曝光后,日本舆论为之哗然。在社会高度关注和在野党不断追究下,日本入管部门才不得不进行内部自查,但最终调查报告却连死因都没有给出。桑达马利家人于3月4日向名古屋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查明真相,并向日本政府索赔1.56亿日元。

桑达马利案并非个例。2019年6月,长崎县大村入境管理中心就发生过一名尼日利亚男子绝食抗议直至死亡的事件。调查显示,被日本入管收容机构收容的外国人中最长在收容所里待了超过4年。身处异国他乡,长期被拘禁,看不到未来出路,被关押者有的崩溃自杀,有的患病得不到应有救治。联合国人权机构曾就此多次告诫日本政府,但日方没有采取任何改进措施。

剥削压榨外国技能实习生

日本政府于1993年建立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允许发展中国家人员在日本研修结束后,与企业签订合同,边劳动边学习技术。这一制度号称让外国实习生将所学技能带回国,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然而事实上,技能实习生来到日本后往往被用于弥补当地劳动力不足,大多从事日本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和危险工作,只能领到微薄薪水,而且根本学不到特殊技能。这一制度被批评为“伪装成合法的现代奴隶劳动制”,要求取消该制度的呼声不绝于耳。

日本厚生劳动省2016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被调查的5173家雇用外国技能实习生的日本雇主中,有七成违反劳动基准法或劳动安全卫生法等法律。尽管日本众议院于2016年10月通过旨在改善技能实习生待遇的《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规范化法》,但技能实习生至今依旧遭遇残酷压榨甚至暴力对待。

在2011年“3·11”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后的重建过程中,当地用工单位让越南技能实习生从事核清污工作,但从未对其进行核辐射安全教育。这些越南实习生对工作的危险性一无所知。今年1月,一家日本工会组织曝光一名外籍劳工遭虐待视频,引发日本社会震动。这位在日本冈山市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越南技能实习生连续两年遭受日本同事的侮辱和暴力虐待,曾被打致牙齿断裂、多根肋骨骨折。

歧视根深蒂固

对于外国人,日本社会还有根深蒂固的歧视和偏见。即便是去年刚举办过奥运会、竭力展示其开放包容面目的东京,由于语言、文化、宗教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当地人对外国人的歧视和偏见也随处可见。

日本法务省2017年公布的一项对在日外国人的调查显示,在过去5年有求职或工作经历的外国人中,四分之一曾因外国人身份应聘遭拒,约20%工资低于干同样工作的日本人,超过10%劳动条件比日本人差。在过去5年有租房经历的外国人中,近40%曾因外国人身份而被拒绝入住。

现今日本还有理发店拒绝给外国人服务、小旅馆禁止外国人入住的情况发生。外国人遭受不合理待遇也已不是日本职场的“秘密”,他们即使做得再好也很难走上重要岗位。

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在2014年就日本国内缺乏专门的反歧视法律及日本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表示严重关切。2016年,该委员会再次指出日本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自2003年以来,日本共发生360多次种族主义示威和演讲。部分极右翼团体和个人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和其他媒体散播仇恨言论,宣扬种族优越论……肆意贬低、骚扰和挑衅外国人……但日本当局并没有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相应惩处,从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