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一叶成一业,非遗“茶文化”托起致富梦

2022-12-23 09:13 作者:黄榆 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搭载技能培训、电商直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叶成一业,非遗“茶文化”托起致富梦

阅读提示

11月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好消息传来。近年来,与茶叶相关的技能培训、电商直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使得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云南有6个与茶文化相关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与其中。

云南是我国大叶种茶主产区,茶业一直是该省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省内各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目前全省茶园种植面积高达740万亩,茶叶产量49万吨,茶农450多万人、涉茶人口近千万人。在这片小小的树叶上,有着当地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新技术提升产业质与量

冬雨均匀落在茶叶上,古树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修剪时节,在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马邓村尚品茶园,负责人刘清一边把古茶树上的多余杈枝修掉,一边向记者介绍说:“修剪多余的树枝,实行有机生态管理,这些都是古树茶提质的关键。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了,茶叶的价格自然就跟着提起来了。”

2008年,在附近几个城市辗转务工多年的刘清,为了攒到更多的钱,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因缺乏茶叶种植相关技术,一年半的创业以失败告终,刘清只能再次外出打工。

近年来,镇沅县厚植乡土人才“金种子”,引领乡土人才“破茧成长”。刘清得知消息后于一年前再次回到家乡,准备开始第二次尝试。与之前不同的是,他这次得到了茶树相关的系统管理培训。

“刚开始学古茶树管理技术,老师就让我修剪古茶树多余的杈枝。”学到新技术后,刘清想着回来教给附近的村民,让大家有钱一起赚,但村民们普遍对新事物有所质疑,不认可修剪古茶树。为了说服大家,刘清从修剪家里的古茶树开始,用实际行动改变村民的看法。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刘清承包的500余亩茶园逐渐形成茶园建设、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的服务链,带动附近120余户村民迈上致富路,去年一年的毛收入达到近200万元。

位于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官坟箐小组海拔约1600米的茶源山基地,有着近700亩的有机茶园。近年来,宁洱大部分茶园通过种植覆荫树,根据茶树生长的习性科学修枝、除草、施肥,对中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引导企业申报有机认证,产量、品质有明显提升,茶商、茶农双双获益。

据磨黑镇官坟箐小组茶农张正有介绍,通过规范的管理,茶树发出来的芽更壮实,效益也更好,产量也更高。他说:“时代在不断进步,老百姓也要不断学习科学理念,掌握科学技术。”

技能培训输送现代茶农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技能,可以运用到今后的茶叶生产、加工及销售环节,让更多人了解忙肺茶,爱上忙肺茶,同时带动更多的茶农增产增收。”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聚隆轩茶业有限公司员工付贵萍说,“拿到技能培训毕业证,我的职业就不仅是茶农还是茶叶加工工艺技术员。”

据了解,永德县以现代农民培训工程行动为突破口,抓实茶叶加工、茶艺师、评茶员、农产品直播带货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民培训,全面提高茶农的生产技能和职业素养。

今年,忙肺村茶农“白天干生产、晚上学技能”,实现生产学习两不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问题。培训覆盖茶产业链各个环节,从茶园管护、茶叶采摘到茶叶加工工艺,再到茶叶审评,最后通过直播带货方式销售茶叶。

据培训导师介绍,通过“一平台、三结合”的直播带货培训方式,让学员有新领悟、掌握新技巧,增强茶农电商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茶叶加工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为茶产业输送现代专业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我学习农产品直播带货后开始了直播带茶,效果比较理想,销售额达几万元,有效帮助拓展了忙肺茶销售渠道。”永德县纯源茶坊的销售员高红兰说,“没想到茶产业让我们从农户变成了土特产销售员,现在又成了网络带货直播销售员。”

近年来,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陆续返乡创业,他们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寻求新的市场方向,利用互联网平台向更多受众推介着自家普洱茶产品。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政府还对创业青年有无息贷款的扶持。“这些年,我注册了商标,还建了厂房,慢慢地从一名茶农转换为制茶人和茶商。这期间,政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无息贷款支持,还对线上线下销售培训提供了很大帮助。”返乡创业青年刘英说。

高技能人才培养“升级迭代”

对于茶区政府而言,建设茶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还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息息相关。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地方产业办公室主任杨耀斌在采访中多次说道,“培养茶行业高技能人才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一项”。

“凤庆滇红”是凤庆县大力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2014年,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凤庆小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仁荣获国家级“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称号。此外,凤庆县还有几十位省级滇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目前,凤庆县依托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组建的“滇红茶制作大师团队”,形成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基层行业技能人员中,县里计划每年选出300至500人,将他们培养成懂技术、会管理、擅营销的“高素质农民”“乡村工匠”,跟随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继续学习,最终成为茶行业高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助力。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茶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还面临着人才和就业结构性问题。“茶养活了凤庆县的一方百姓,其发展趋势事关全县民生大局。目前,凤庆县51.59万亩茶园养活了75441户农户、33.45万名从业者。”杨耀斌对记者说,“现在,凤庆县尤其缺茶行业人才,茶产业不是强势产业,经济效益较低,再加上年轻劳动力外流,整个茶产业链条人才紧缺问题日益凸显。”

凤庆县遇到的年轻劳动力外流、人才和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茶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全社会多方合力。“培养出越多制茶大师、‘凤庆滇红’品牌越有名、产业越发展,就会吸引更多人才,形成良性循环。”杨耀斌表示,当地正计划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广泛传承凤庆老茶人的好手艺,留住更多年轻人,培育更多行业骨干。(记者 黄榆)

关键词:茶农,非遗,凤庆县,茶树,滇红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