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权威部门话开局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3-07-07 09:33 作者:徐壮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新华社记者徐壮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国务院新闻办6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介绍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我们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据介绍,教育部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网络育人能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开展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计划,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培养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为未来成长成才打牢基础。

面对时代变化、知识快速增长、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演进的局面,如何认识教育的任务?怀进鹏认为,当前教育的任务比原来更多,但是品德和人格的养成是最核心的任务。

“通过知与行的有效融合,真正由外到内地教,实现由内到外的育和学生人格的养成,这是我们最大的目标。”怀进鹏说。

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强国的核心功能。怀进鹏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扬起高等教育龙头,打造职业教育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工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上先行先试。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医师培养等重大项目,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职业教育方面,推动建设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一体两翼”格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介绍,下一步,将组织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工程,加快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大力推进科教融汇,集聚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据悉,教育部门将实施新一轮的部省战略合作协议,与省市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回应产业需求,通过组织力提升创新力,将创新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中,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有效的教育改革创新,将有力激发教育领域动力活力。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教育改革创新方面的新举措、新思路。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介绍,下一步,将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积极营造平等的用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诚信的文化环境等。

——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战略工程。吴岩说,针对创新的主目标,将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主导先导产业,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怀进鹏表示,下一步将建设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强化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增强数字教育平台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数字教育国际化。

——启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工程。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介绍,工程主要从六个方面发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启动高水平综合大学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国优计划”;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加强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

关键词:教育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师德师风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评价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