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迈向海工装备强省
2023-10-13 09:23:45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许旷 张辉水清岸绿,航运繁忙,满载的船舶在长江武汉段水域逆流而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我国海事系统最大的溢油回收船效果图。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武昌造船建造。(图片由武昌造船提供) 湖北省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守住流域安全底线,突出船舶差异化需求,持续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自主创新,不断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强省迈进。今年上半年,湖北船舶工业总产值324.7亿元,同比增长11.1%,位居中部第一。 如今,湖北研制的各类高端船舶,正成为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的利器,大江大河、深海远洋,处处都有“湖北造”的身影。 培育蓝色经济新增长极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 根据《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湖北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创新能力全国前列、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国家内河造船龙头地位凸显,力争年产值实现千亿目标,从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省步入制造强省行列。 湖北拥有长江、汉江、清江三大水系,境内长江通航里程1061公里,汉江通航里程达867公里,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总里程2090公里,占全省通航里程24%,位列长江中上游省份第一、全国第二。 湖北发展绿色智能船舶起步较早,技术储备位于全国前列,全省积极构建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示范体系,形成“1+5+N”试点示范工作整体格局,即一个省级总方案,武汉、宜昌、十堰、荆州、黄冈五个市级子方案,以及一系列支持举措。 202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造船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2月,湖北率先响应国家《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省人民政府与工信部签署合作备忘录,重点发展标准化箱式电源换电船舶,滨江、库湖区纯电池动力游船、公务船等;支持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应用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支持湖北地区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内河绿色智能船舶运营发展新模式,加快长江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 把绿色智能船舶作为高端装备产业的重要突破口。到2025年,湖北将初步建立技术成熟、配套完善、市场优化、体制健全、利于推广的绿色智能船舶典型示范应用场景,提出适合我国能源战略的内河船舶低碳/零碳发展路径选择,为发展新一代内河航运体系提供装备保障。 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 夜幕降临,长江宜昌段,霓虹斑斓的“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启航,游客穿行如画风景,感受“夜宜昌”魅力。 “长江三峡1号”是全球载电量最大、充电技术世界首创的纯电动游轮,是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示范项目。 绿色低碳发展,是航运高质量发展基石。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新能源应用的推广力度,船舶行业的新能源使用占比逐渐增加,电动船舶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湖北是电动船示范应用大省、核心配套强省,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配套占比全国第一。 7月13日,位于宜昌船舶工业园的枝江盛懋船业有限公司,“华航新能1”湖北首艘120标箱新能源纯电动集装箱示范船完成建造并下水。这是湖北汉江流域建造的首艘纯电动集散两用船。 该船是工信部“2030型绿色智能沿海内河示范船专项工程”子项目,具有“绿色、低碳、环保”等特点,可有效替代燃油消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有望推进传统燃油船向新能源电动船升级换代、促进内河航运绿色环保智能转型。 据了解,湖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长江干线鄂州三江港、宜昌秭归港两处LNG加注站建设,两个加注站已建成运营。支持“长江三峡1号”正式投入常态化运营;支持长航集团、湖北港口集团、黄石新港公司等单位打造长江干流示范航线,湖北至俄罗斯东方港近洋直达航线正式开通。 探索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应用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湖北先行先试,创下多个全国“首创”“第一”。 2019年,湖北自主研制国内首艘纯电动商旅游船“君旅号”;2021年,交付国内首艘海上纯电动拖船“云港电拖一号”,首次实现将磷酸铁锂电池组作为主动力源应用于海上船舶;2023年打造国内首艘入级中国船级社的氢燃料动力船舶“三峡氢舟一号”,搭载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自主研发的500kW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由武汉理工大学研发的1140TEU江海直达集装箱示范船,破解江船难出海、海船难进江的难题,实现大型船舶通江达海,开启长江中游航运“千箱时代”。 抢占海工装备制高点 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动力。 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加快向深海挺进、增储上产持续发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洋油气装备产业的进步。 6月30日,我国海事系统最大的溢油回收船,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武昌造船开工建造。该船船长79米、型宽15米,最大航速15节,续航力3000海里,自持力20天。新型溢油回收船的建造,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海事系统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助力海洋环境保护。 湖北虽是内陆地区,但海洋科技优势明显,创新资源丰富,拥有中国船舶集团7个研究所,6名船舶专业院士,近万名船舶专业研发人员。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湖北有1000多项国家专利,抢占研发制高点。 十年来,湖北锚定南海、极地、内河三个重点领域,在深远海大型海洋工程装备、高附加值海洋公务执法装备、极地特种船舶、内河绿色智能标准船型、江海直达清洁能源标准船型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湖北首创研发的全海深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应用于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为代表的深海装备,填补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用锂离子电池的空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系统,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应用于“南鲲”号波浪能发电平台;国家重点专项深海无人潜水器“麒麟”号,可满足深海复杂海底环境近距离精确稳定观测、辅助作业等需求,具有重要科研和应用价值。 新时代新征程,湖北将不断巩固强化海工装备优势,加快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水上装备产业化能力,积极推进水下生产系统国产化突破,自主研发更多高质量拳头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