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大力推进节水产业创新发展——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谈发展节水产业

2023-11-17 09:24 作者:刘诗平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题:大力推进节水产业创新发展——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谈发展节水产业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第二届全国节水产业创新发展大会11月16日至17日在深圳举行。作为新兴产业,节水产业的现状如何?发展节水产业面临哪些难点和堵点?如何推动节水产业创新发展?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我国节水产业初具规模

问:我国节水产业现状如何?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社会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持续提升。2022年与2012年相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6.5%、60.4%。

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初具规模,涵盖农业节水灌溉、工业废水处理、生活节水器具、管网漏损控制、污水再生利用、海水淡化、智慧节水等领域,基本形成了从研发设计、产品装备制造到工程建设、服务管理的全产业链条。其中,节水服务管理又延伸出节水运营、技术、信息、金融等多个方向。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积极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工业节水改造、农业节水灌溉等领域节水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大力支持节水产品、技术、装备研发,遴选发布160项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公布219项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涵盖14个主要用水行业。

二是坚持“两手发力”,建立健全用水权交易制度体系,培育和发展用水权交易市场,持续推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倒逼提升节水实效。

三是推进节水机制创新,推行水效标识制度,推动将节水认证纳入统一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2019年至2022年共遴选发布271家水效领跑者。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十三五”以来推动全国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559项,吸引社会资本84.6亿元,节水量约3.48亿立方米。

节水产业发展还需持续发力

问:发展节水产业面临哪些难点和堵点?

答: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些行业和地区用水效率不高,节水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难点和堵点。

一是内生动力不够强,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尚不健全,节水领域民间投资活力还需进一步激发。

二是行业竞争力不足,我国节水企业总体呈现小、少、散的特点,具有社会广泛认知度、品牌影响力和规模优势的龙头节水企业较少。

三是技术创新能力偏弱,节水技术研发投入相对不足,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的融合发展尚不充分,节水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较低,节水产品技术含量和整体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大力推动节水产业创新发展

问:如何推动节水产业创新发展?

答:水利部将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只手”协同发力,全面推进理念、制度、技术、模式创新,健全节水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构建节水市场调节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理念创新。深化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认识,树牢节水优先理念,聚焦农业、工业、城镇节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探索智慧节水、深度节水、精细节水路径,为节水产业发展拓展新思路、开辟新领域。

二是制度创新。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完善用水定额、计划用水、节水评价等制度,健全节水激励机制,推动出台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节水支持政策,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节水产业。

三是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节水关键技术、重大装备研发,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节水技术、管理及产品深度融合,加大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力度,推动实施重大节水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培育一批自主创新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节水骨干企业。

四是模式创新。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大力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推广“节水贷”等绿色信贷支持节水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借力多元化模式创新为节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节水技术,城镇节水,节水管理,水利部,节水产品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