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丨保遗产、护生态、谋发展——山西谋划长城保护开发大文章

2023-12-04 09:31 作者:王学涛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太原12月3日电  题:保遗产、护生态、谋发展——山西谋划长城保护开发大文章

新华社记者王学涛

山西是长城文化的核心区和集大成之地,时间跨度长、地域分布广、资源规模大,与黄河、太行山有机结合形成完美景观展现。近年来,山西加大长城保护利用力度,使古老长城焕发新活力。

守好民族精神根脉

代县白草口长城6号敌台(凤回头)、天镇县李二口段长城……山西长城资源丰富,经国家文物局认定的长城有1400余千米。

记者从代县白草口村出发,经过险峻的锯齿长城段落,到达6号敌台“凤回头”。所谓“凤回头”是指残存的敌台形似一只回头的凤凰。这里刚结束修缮不久,“凤回头”的风貌与形态得到保留,修缮人员仅对敌台基础和坍塌部分进行了加固维修。

修缮人员郝凯说,“凤回头”修缮段落只有55.4米却维修了2年,三四十名工人吃住都在山上,生活、修缮物资全靠简易缆车从山脚往山顶运输。“修缮长城确实辛苦,但只要站起来望望,一想到我们正在保护老祖宗的智慧与血汗,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郝凯说。

在大同市新荣区广阔的沃野里,矗立着助马堡。四百余年时光流逝,这座明代长城军堡饱受风雨侵蚀、战火侵袭,古老而苍凉。

近年来,山西对助马堡的两座堡门进行了维修。记者看到,修缮后的南门楼包着砖,门洞上方大片砖雕得以保存。东门几乎已无包砖,修缮人员对门洞上方及周边的夯土进行了加固。

修缮工作使堡内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南门外竖起了简介碑,古民居挂上了牌。助马堡村还建设了村民俗馆,并着手编撰《助马堡志》,以期留下更多历史记忆。

筑起生态屏障生机盎然

近年来,山西省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人工造林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分布在山西8市39个县(市区)的长城沿线也披上了“绿装”,更加生机勃勃。

忻州市长城学会会长杨峻峰拿出3张他拍摄的雁门关照片,同一个角度跨越20年,生态变化一目了然。一张照片拍摄于21世纪初,光秃秃的山体覆盖着白雪,一种苍凉、苦寒的感觉迎面扑来。另一张拍摄于10年前,山坡上明显多了一些树木。最后一张是他今年6月拍摄的,蓝天白云下,雁门关景区满是葱茏绿色。

为持续改善雁门关景区及长城周边生态环境,近年来代县实施荒山造林绿化工程3.9万余亩,栽植油松、云杉、山杏、榆树等树种。“长城过去是苍凉、有力的。现在温柔了很多,给人满满的生机感。”杨峻峰说。

在长城资源丰富的偏关县,全长113公里的黄河、长城两条旅游公路廊道及沿线村庄、景区得到绿化,新增人工造林4.38万亩,黄河和长城沿线区域内林草绿化率达60%以上,呈现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

“到了夏天,人工林青翠欲滴,壮丽山川和巍峨长城更添新姿,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当地长城爱好者秦在珍说,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人文与自然互融,长城保护更加步履坚实。

发展文旅产业展活力

山西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做好“长城+”文章,有力推动长城沿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方位发展,造福当地群众。

位于大同市天镇县的李二口段长城,已立起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牌子,附近还建起大同长城博物馆。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冬季的李二口村寒风凛冽,不时飘起雪花。一座座崭新的民房内却格外温暖。

64岁的张桂花和几个邻居盘腿坐在炕头聊着家常。屋里打扫得干净整洁,有冲水厕所和浴室。4年前,她还住在旧房里,只有旱厕,不能洗澡,甚至连喝水都得到外面挑。

“村里发展旅游后,我当上了清洁工,还开了农家乐,一年旅游收入有2万多元。”张桂花说。

每到节假日,阳泉市平定县的娘子关景区便游人如织。在爬长城、游古街、观演艺的同时,游客们还可以在湖上乘坐快艇,感受水上荡舟的快意。娘子关村小超市、农家乐、饭店里进进出出都是游客。

娘子关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宝说,近年来全村旅游年收入逾千万元,最高突破2000万元,全村四分之一的村民参与到旅游业中。如今,村里每人每年能分红1500元左右,人均年收入1.6万元。

“今年景区游客接待量达到30多万人次,我们会继续做大旅游业,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起迈向共同富裕。”杨文宝说。

关键词:南门楼,凤回头,景区游客,敌台,长城保护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