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2023年4月25日摄)。
今年48岁的苗族妇女梁足英,是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乌英苗寨的村民。小时候,受当地“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很想读书的梁足英只能在家干农活。在人生的前40多年里,她不会讲普通话,也不识字,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乡镇集市。
2017年起,她开始尝试种植百香果、桃树、红薯等,由于没有文化,无法与外界沟通,产业发展很不顺利。
从2020年3月起,在当地统战部、妇联等部门以及结对帮扶的广东省廉江市的支持下,乌英苗寨长期开办“我教妈妈讲普通话”“双语双向”培训班。梁足英走进夜校课堂,成为一名“大”学生,圆了读书梦。
四年多来,培训班举办了1000多期,梁足英几乎从未缺过课。她是班上学习最勤奋的人,被选为班长。2021年,她还当选了乌英苗寨妇联主席。
梁足英说:“以前不认识字,不太懂交流,看到有外人来都要绕道走,更别说去县城了。现在我们可以去更远的地方,交更多的朋友,做更多的事情。”
妇女们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姐妹之情、同窗之谊。大家一起学习知识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发展乡村产业,在乡村振兴路上撑起“半边天”。2022年,梁足英获评为广西“最美基层妇联干部”。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pagebreak
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左一)在夜校课堂上学习(2024年4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pagebreak
在乌英苗寨,梁足英(前排左二)和寨子里的姐妹们在夜校课堂上用手机记录上课内容(2020年8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乌英苗寨,梁足英在学习电商直播技能(2023年3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乌英苗寨,梁足英(右)和妈妈梁英迷在包装当地野生茶叶(2022年10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乌英苗寨,驻村工作队队员郑昌昊(左)指导梁足英和其他妇女唱歌(2021年4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乌英苗寨,梁足英(前排左四)和寨子里的姐妹们在夜校课堂上学习跳舞(2020年8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梁足英(右)和妈妈梁英迷在课堂上学习(2020年6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乌英苗寨,梁足英(右)、妈妈梁英迷(左)和授课老师潘木枝(中)一起去教室,准备上课(2020年6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乌英苗寨,梁足英和同学们走在课后回家的路上(2020年6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讲起小时候不能读书的往事时黯然神伤(2024年4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广西柳州螺蛳粉小镇螺蛳文化馆,梁足英(左七)和寨子里的姐妹们在参观学习(2021年10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七彩农场,负责人梁壬梅(左三)向梁足英(左一)介绍农家乐知识(2022年7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广东廉江市近海海域的游船上,来自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的妇女梁足英(左三)和吴妹富(左一)和游客一起跳舞(2021年11月4日摄)。在廉江市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她们第一次走出大苗山参观学习。 新华社发(郑昌昊 摄)
pagebreak
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背着刚刚采摘的野菜回家,准备第二天销售到县城餐馆(2024年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左一)和妇女们在练习介绍苗寨(2024年3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准备去种树(2024年3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在打更巡寨(2024年1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左一)和姐妹们在亮布文化节上展示亮布及服饰(2020年10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乌英苗寨,梁足英(中排左三)在苗年活动中观看文艺演出(2018年1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乌英苗寨,梁足英(左一)在刺绣(2019年10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在乌英苗寨,梁足英(左二)和丈夫、儿子合影(2019年2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