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从农奴后代到全国劳模:西藏四世同堂家庭新年话家史
来源:新华社  作者:晋美  2023-01-28 09:46:15

新华社拉萨1月27日电(记者晋美多吉 孙非)在位于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扎西宗乡杂村的家中,今年53岁的平拉穿上节日的盛装,小心翼翼地将“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别在胸前。他的母亲、80岁的次旦老人,一脸微笑地同家中小辈挨个行碰头礼。

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经过一年辛勤付出,又迎来了一个幸福的新年。

今年,西藏农家年和春节“巧遇”同一天,习俗虽不同,但年味皆浓。从县城买来的年货,一家人制作的切玛和卡塞(油炸面食)等传统供品和食品,纷纷摆上了桌。第四代的孩子们,也换上了崭新的藏装,头戴绿松石点缀的头饰,依偎在祖奶奶次旦的身旁。

看着眼前的热闹,次旦老人触景生情,和孩子们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次旦老人说,她出生于1943年。那时,旧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

作为“差巴”的她家,要向农奴主交名目繁多的赋税,还要支差役。这些几乎榨干了家里所有的收入,剩下的部分仅能勉强苟活。

“农奴一整年的辛苦劳动,填饱了农奴主的私囊,却换不来自己的饱暖。”次旦说,小时候最怕下雨下雪,低矮的土坯房四面漏风、屋顶漏雨;没有床,睡觉就在地上铺一张掉光了毛的毯子;雨后屋内的地面泥泞不堪,毯子会浸在泥水里。

“那时候过年,也有羊头、切玛可以吃。但即使是作为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也只能吃两口尝个味道,没办法敞开肚子吃饱。”她说。

1959年,雪域高原开启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封建农奴制度被彻底废除,次旦一家也迎来了春天。

跟母亲相比,在新社会出生的平拉和同辈的人们,有着时代赋予的闯劲儿。

年轻时,平拉的妻子利用农闲时间编织氆氇,他骑着摩托车把氆氇拿到附近几个县城里售卖。但平拉心里憋着一股劲儿:“等靠要来的脱贫不长久,靠自己劳动挣来的才踏实。”

于是,2015年,平拉贷款成立了拉孜县利民合作社,将自家多年的编织活计扩大,生产氆氇、卡垫,还有扎念琴等民族特色手工艺产品。

因为对市场规律的不熟悉,最初几年合作社的生意并不好。政府工作人员在了解到平拉的情况后,主动帮扶,不仅送来扶贫政策,还从县里请来老师教社员缝纫技艺、改进产品样式,并且帮助联系销路。

平拉也重整旗鼓,积极了解市场动态,提高技术、改进工艺,走出家乡开拓市场,最终合作社起死回生,产品也远销距拉孜县1000多公里外的西藏阿里地区。

2019年,走上正轨的合作社搬迁至拉孜县城产业园区,新厂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设立了22个生产车间。如今,合作社有正式员工75人,还有四百余名村民通过为合作社代工生产手工艺品而实现增收。

2020年,平拉这个昔日农奴的后代,因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2022年,合作社净利润77万元。

如今,平拉的孩子们都已走上工作岗位,用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孙辈们走进学堂,用知识铺就自己成长的道路。

80岁的次旦老人虽然对儿子的事业不甚了解,但却深深体会到了“日子一点一点好起来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起来了”的幸福感。

“我们合作社产品商标叫‘纽酷’,藏语意为‘发芽’。”平拉说,世代身为农民,作物发芽孕育农民一年的希望,“我们的好日子,也要像这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新春里,四世同堂的屋檐下,尽是天伦之乐。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资讯排行榜
  • 日榜
  • |
  • 周榜
  • |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