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南平频道> 国内 > 正文

村支书余留芬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路径探寻

m.folksfolks.com 2013-08-21 09:31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其行其智——“共富裕”的设计“滚雪球”的路

在“共同富裕”的产业发展模式下,12年间岩博村集体经济资产滚雪球般达到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升到8600元,10年净增10倍。“我的理想是,到2020年,岩博村总产值会达到20个亿,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余留芬自信地说。

对于盼富心切的村民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林场经营和煤矸石砖厂两次成功尝试后,余留芬和她带领的岩博村,开始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并慢慢总结提炼出了一条真正体现共同富裕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2004年,敏锐的余留芬看上了当地彝族特产小锅酒。还是村里挑大头,村民入股份,又一个集体企业“小锅酒厂”架炉开酿。为了增加附加值,余留芬一改此前散装销售的做法,设计包装,申请专利,一时声名鹊起,效益倍增。

2008年前后,余留芬先后到福建、陕西、云南等地考察,尤其是2009年华西村之行,村集体经济滚雪球的发展模式,让她大为震撼。如何让钱生出产业,产业又生出钱,成了余留芬天天琢磨的问题。要在兼顾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创新村办企业,吸引村民入股,壮大集体经济,余留芬定下了新方向。

2008年,岩博村严格意义上的第一家村属现代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破壳,采取村集体占大股、村民认小股的方式,“架起势”发展养殖业、大棚蔬菜、经果林等。

一连串的成功,让过去曾持观望态度的村民,纷纷入股加入合作社。“当时共吸引50户村民入股,投资2000多万元。合作社共分成7股,其中1股为村集体的,另外6股为村民大户代表。”肖直顺介绍说。之所以这样设计,是考虑到所有村民的利益,就算一分钱也投不出的村民,也能通过集体股,获得可观的收益。

肖海龙曾经是村里最为贫困的村民之一。余留芬了解到肖海龙有养殖经验,就耐心劝导其入股,带头做表率,支持产业发展。“当时入股还是有信心,因为觉得只要是余支书带头的,就一定能成功。”于是,肖海龙很快贷款入了股。接着村民赵广赞、袁慧英等村民也纷纷入股。

“入股两年,我就用分红的钱买了轿车,现在已拥有了5台车。”肖海龙喜形于色。

捧着刚刚产下的绿壳鸡蛋,余留芬也是满眼笑意:目前合作社存栏绿壳蛋鸡5万只、野鸡1万只,年产值8000余万元,年利润300万元,50个村民成为了固定工人,人均年收入12000元。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