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有多重要?
2013-09-05 15:40:50 来源:南平环保局 责任编辑:林张清 |
分享到:
|
新闻眼
海南红树林因水污染大面积死亡
据《海口晚报》日前报道,海南省海口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由于水质污染严重,一种靠滤食水中浮游生物、藻类和细菌为生,学名为团水虱的钻孔生物正在大面积暴发,目前几十亩红树林已经死亡,被感染的红树林也岌岌可危。
什么是红树林?它对于生态环境有何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建立了哪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本期应知,为读者解读相关知识。
知识堂
什么是红树林?
定义及分布状况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泥滩上一种由红树科植物组成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其中又以东南亚和南美为中心。
红树林并不是红颜色的树林,因可从其树皮中提炼红色染料,所以称之为“红树”。红树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生长在海湾、河口,长期受到海水的浸泡和台风的袭击,这些林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和繁殖能力。
红树林的繁殖很独特,当果实成熟,种子就在果实内发芽长出幼苗,果实落在海滩淤泥中,果实内的幼苗几小时后便可生根,若被海浪冲走,便随波逐流在水上漂泊,一遇到海滩就扎根生长。这种繁殖方式在植物中很少见,被称为“胎生树”。
我国红树林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沿海,其中以海南岛的生长最茂盛,高达10米~15米,林内还有藤本、附生植物,但向粤东一带,高仅为0.5米~2米,成了密灌丛。
种类
红树林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一部分生长在内陆,一部分组成红树林,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此外还有使君子科的榄李属和锥果木、紫金牛科的桐花树(蜡烛果)、海桑科的海桑属、马鞭草科的白骨壤(海榄雌)、楝科的木果楝属、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榈科的尼帕棕榈属等。
答疑解惑
对生态环境有何意义?
生态效益
红树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如广西山口红树林区有111种大型底栖动物,104种鸟类、133种昆虫等。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等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如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1958年,福建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结果这一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
丰富的生物种类
红树林里分布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动物主要为海生的贝类,常见的有筛目贝、砗蠔、栉孔扇贝、糙鸟蛤和马蹄螺、凤螺和几种寄居蟹。
在红树林的水域中则有多种浮游生物,常见的有根管藻、角毛藻、半管藻、圆筛藻等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则有新哲水蚤、波水蚤等。红树林内枝叶等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各种浮游生物的滋长,这也吸引了大量的浅海鱼群在红树林带中洄游和出没。
红树林里还有各种鸟类,多半属水鸟和海鸥类,也有一部分陆栖鸟类出没于红树林带。在发育良好的红树林还有野猪、狸类及鼠类等小型哺乳类动物出没。红树林里也吸引了一些蜂类、蝇类和蚂蚁等在其中栖息。它们对红树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起着一定的作用。
红树植物是生物群落中的主要生产者。它的花、叶、枝条散落泥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又为底栖动物提供了营养物质。
药用价值
红树林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日常保健的自然产品。在印度,红树林中木榄和海莲类的叶常用于控制血压。斐济的岛民利用红树林树叶放入牙齿的齿洞中以减轻牙疼。在哥伦比亚太平洋海岸的人们浸泡红树的树皮,制成漱口剂来治疗咽喉疼。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用红树林的果实榨的油,用于点油灯,还能驱蚊、治疗昆虫叮咬和痢疾发烧。保护措施
我国有哪些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
红树林是我国保护物种,几十年来,我国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对红树林及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进行整体保护。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东北部的东寨港,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审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生长着全国成片面积最大、种类齐全、保存最完整的红树林,共有红树植物16科32种。
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沙田半岛东西两侧,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红树林是中国大陆海岸红树林的典型代表,是发育良好、结构独特、连片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天然红树林。
栖居于红树林外侧的儒艮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此在这一海域又建立了国家级的儒艮保护区。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保护区内拥有数量、种类众多的鹤类、鹳类、鹭类等湿地动物。
深圳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深圳湾北岸深圳河口,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每年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数十万只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漳江入海口。保护区于1997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植被分为红树林、滨海盐沼、滨海沙生植被3个类型。
与陆地生境的微生物数量比较,红树林土壤细菌数量高于一般陆地环境,而土壤放线菌、真菌数量较少是这一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的主要特征。
广西北仓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和东兴市的北仑河(中越界河)河口三角洲我方一侧,面积为2680公顷。属于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拥有河口海岸、开阔海岸和海湾海岸等地貌类型。保护区具有红树林连片生长面积大、分布相对集中、生态景观奇特、地理位置特殊、动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随海岸类型变化而呈多样化等特征。
相关链接
红树林的生态适应现象
胎生现象: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时就已经在果实中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
特殊根系: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缺乏空气,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
泌盐现象: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