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为了人民的生命与健康—记南平环境监测站防御沙溪水污染

2014-07-03 21:08: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南平站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7月3日讯(记者 吴杨珠 通讯员 彭谢涛)春节临近,当人们即将送走蛇年迎来马年之际,一场防御沙溪河污染战役在南平境内悄然打响。今年1月15日下午5时20分,南平市环境监测站接到省应急中心的通知,沙溪水流域水质出现异常状况,摸清情况,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监测。市环境监测站站长李泽云立刻召集相关枝术人员,按照突发事故监测预案的要求。在未知污染物的情况下,派岀人员赶赴沙溪河流域(南平段)迅速摸排、取水样、监测化验,了解何污染物,以及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应急监测手段,必需牢牢把握监测主动权。

沉着应对,周密布置,沙溪流域摆战场

当晚7时左右,在接到通知后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并监测出了第一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三明与南平交接处水汾桥断面水质重金属含量每毫升达0.19微克,超过国家地表水标准(毫升达0.05微克)的4倍。0.19微克,这不是一个小小的数字,它关系到下游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

在确定污染物为重金属镉后,市环境监测站马上向市环保局领导汇报,市局领导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启动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为保证应急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抗御沙溪水污染指挥组,负责指导、协调各项作;外场采样组,负责保证规定点位、时间采样,送样;分析测试组,保证做到所到样品及时分析;数据质保组,做好数据处理、分析、统计,保证每个数据的准确性;后勤保障组,保证一线人员的后勤保障、仪器设备不出问题及设备保障,五个小组。为科学掌握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并针对沙溪流域重点饮用水取水口、以及闽江樟湖板大桥、夏道洋坑、闽江大桥、富屯溪花竹、沙溪河新建大桥、沙溪口大桥、水汾桥分别布点,确定取样频次和监测。外场采样组人员立即驱车前往各采集水样点,同时分析测试组人员开启仪器,做好对水样分析的一切准备工作。市环保局毛向东局长、金发光、周铭副局长、林茂总工亲临现场指挥,坚守在抗击水污染战斗第一线,为了时时掌握流域水质变化情况。采取一小时一测,关键采样点半小时一测的24小时不间断监测。在水质超标异常的几天里,毛向东局长时时刻刻坚守在指挥部(市环境监测站),副局长各司其职,分别负责部门间的协调,保障指挥系统和监测工作顺利运转,防控攻关。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研究水污染防治对策,组织人员赴监测一线慰问,给一线人员送去物质和精神支持。局领导排班,做到每日都有一名局领导在指挥岗位上。就是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局领导班子,快速反应,调度及时,高效工作,带领全员抗击在沙溪河污染(南平段)一线,架起一道抗御水污染、维护人民饮水安全的铜墙铁壁,把污染拒于市民正常生产生活之外。


科学应对,准确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由于市环境监测站人员、车辆有限,从16日开始,调动县市监测人员和车辆支援,市局公务用车也全部投入这场防御水污染的战役中。根据工作安排,每日9部车辆不间断轮流运送采集的水样和采样人员,每日有50多人轮番进行24小时采样、分析。至23日,9天的时间已分析出1000多组数据。为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及时准确作出抗御污染决策,提供了大量科学、全面的监测数据,为保障群众喝上放心水、稳定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外场采样组,是这次监测中最为艰苦的一支队伍,24小时都要有监测人员坚守在闽江、沙溪河畔采样点。腊月寒冬,尤其是闽北山区的气温显得格外寒冷,每日零点至清晨这段时间,零下的气温,江风呼啸,寒气袭人,厚厚的棉衣、风雪衣也抵挡不了迎面吹来刺骨的寒风。但,不论条件如何监测人员不敢有一丝懈怠,生怕错过了规定的采样时间,这关系着下游两岸上百万人的生命安全,大家知道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因为连续不分昼夜的取样工作,大多数同志都不同程度的受风寒感冒,甚至发低烧,但参战的每位监测人员仍然坚守在抗御污染第一线,数据重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分析测试组、数据质保组和采样组一样,24小时轮班坚守着实验室。他(她)们对送来的水样做到及时的测试,分析、统计并将每一时段监测结果及时传送省市相关部门及领导,为消除污染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数据)。

监测人员昼夜交替地工作,连续数日没有回家,分析测试组的关余红同志,孩子只有两三岁,为了工作,只有把孩子交给家人带养;水室副主任黄敏,是一位女同志,她身体弱小,为了让室里其他同志休息好和数据及时准确,主动承担起夜班监测工作,……只为了打好这场特殊的“战斗”,生怕漏掉一个数据、一个变化。


全力应对,倾囊投入,人民的利益胜于一切

为了给工作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专门买了行军床、被褥放在监测室、办公室,为连续奋战的工作人员提供短暂的休息。市环保局毛向东局长亲临指挥甚至带着被子睡在了监测站及时了解水质变化情况和每一组数据。站长李泽云从15曰应急监测开始至25曰水丆预警解除整整10天没有回家,吃住都在站里;……。为了方便深夜在采样点驻守的同志,后勤保障组还为他们准备了四套野外帐篷以及应急灯,方便夜间采样和人员御寒,并为夜班同志买来面包和牛奶补充体力。

郑高峰同志是后勤保障组的负责人,为了保证采样顺利,坚守在后勤保障岗位上,及时调度物资及安排后勤保障工作。郑高峰老母亲重病躺在医院,由于分身乏术,只能拜托姐姐照顾。甚至院方下达病危通知,他也只能做出舍小家顾大家的选择,坚守岗位,为一线人员做好后勤保障。

在几天几夜24小时连续作业的情况下,监测仪器设备出现了故障,但分析数据不能停下,工作人员把设备送去维修的同时,将水样求助于市疾控中心化验分析,保证及时得出分析结果。机器倒下了,但我们的监测人员却没有倒下,一批接着一批的守在抗污染第一线。这是一种责任的力量,对环境的负责,对人民的负责,使得监测人员为了饮水安全而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

1月23日,一年中最寒冷的一天,按中国民间俗称“灶公上天”,有着亲人团聚过小年之说,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同志们早就将它抛在了脑后,则在繁忙中啃着冷面包应付饥饿,仍继续着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工作。司机们也很难得到休息,由于车辆有限,又要保证水样及时的送达,顾不上吃饭,必须马不停蹄的来回跑,一些路途远的采样点(约有40-50公里)则需要两部车辆交替运输水样,这样才能保证一小时一采的水样及时得到分析处理。驾驶员蔡峰老岳父患脑溢血住院,则不能与妻子共同守护在老人身边,将守护老人的任务交给爱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沙溪河抗御污染第一线。在这场抗御污染战役中,没有一位驾驶员叫苦叫累,服从每日的排班出车。 24个日日夜夜里,为了共同的目标,全体环保人员的心紧紧地凝聚在拼搏与奉献,防御沙溪河污染战斗中来。在这场防御沙溪河污染战役中共岀动车辆282台次,行程5万多公里'釆集水样1027组数据。这一个个数据里面,包含着每一个人忘我投入的心血,更包含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们时时刻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装在心里,牢记宗旨、甘于奉献,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环保人,无愧于他(她)肩上的神圣职责,更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经过24个日日夜夜奋战,终于战胜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保证了下游两岸上百万人民的饮水安全,为沙溪河流域带回了往日的平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