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医疗生态样本
2014-08-25 15:51:46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吴杨珠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6月26日,南平市太平镇杨厝村,杨义钦(死者杨俊斌之子)在村中贴出感谢信: 感谢杨厝村村民在“6·21”事件中的“伸张正义”行为。 原标题:南平:医疗生态样本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唐磊 《中国新闻周刊》/刘刚(发自南平) “你去问问卫生局,这三四年,南平所有医院,总共赔了家属有好几千万。”南平一位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南平“6·21事件”还未结束,6月28日,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一名新生儿死亡,20余人追打医生,被打掉门牙的医生从5楼跳出,多处软组织挫伤。堵医院、拉横幅,死者家属到医院闹事的手段和南平多年盛行的方式如出一辙。 这种闹医院的示范方式,已在五六年内遍及南平地区,难以整治。 要闹,不要鉴定 医院大厅摆满花圈、挂着白色条幅,家属在医院烧纸钱。这是南平市市民、尤其是在医院工作的人常见的一幕。这种情形出现,肯定是医院又死人了,家属又在闹了。 《中国新闻周刊》得到的2009年南平市卫生局发布的《南平市近年医疗纠纷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纠纷报告》)中提到,在较大医疗纠纷群体事件处理过程中,医患双方互相理解、心平气和、冷静处理的很少,患方大多采取以严重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为手段,胁迫医院满足自己的无理或过高的要求。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还没有出现过家属围攻医院的先例。那时家属对医生很尊重。病人住院,若病情恶化,医生会及时告知家属,说科学技术还达不到抢救的条件,家属往往都会理解。” 南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王军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曾担任该医院的医务科科长,“甚至有的病人家属,趁病人尚存一口气,也要抬回家,按照当地风俗——死在家里。” 1998年的一次医疗纠纷,应该是目前风靡南平市的索赔方式的开端。那年,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在手术时心跳骤停,死在了手术台上。后查明老人有潜在的心脏病,可能是术前的麻醉等原因诱发。按照常规做法,医院分管领导会找到死者家属谈话,同时拿出病历封存,请家属签字。但老人的家属说病历被医院改过了。10多个死者家属,每天到医院缠着分管副院长,要求解决此事。要求也很简单,就希望医院作出赔偿,家属的过激行为最多也就是把医生或者院长堵在办公室里。 |
相关阅读:
- [ 08-23]北京严打伤医等4类医闹行为
- [ 08-22]面对医闹,警察该出手就要出手
- [ 07-14]河南443家重点医院建警务室 能否根治“医闹”?
- [ 07-02]建公平高效调解机制让职业医闹无缝可钻
- [ 06-12]打击“医闹”应与保障诉求并肩同行
- [ 06-05]医闹纠纷调解成功率100%从何而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