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闽赣古茶道——武夷山万里茶道起点采风札记(二)
2014-12-22 09:09:5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四渡街王社午家祖传的石礩 黄西坜肖家的连魁阁石礩 两具石礩——凝聚着两家尚武的姻缘 黄柏溪流域布满了翠绿的茶园。这片地方连着武夷岩茶主产区。黄柏溪流过洋庄后,进入黄西坜。黄西坜是一个山环水抱的村子,与溪相隔的是肖家湾,肖家湾曾是武夷岩茶作坊区。1998年的一场洪灾淹毁了村庄,但黄西坜却没有受到冲击。村民说黄西坜地形是只船,村口那片茂盛风水林的高墩,却被村民们比喻成是用来给船舱舀水的水斗。洪水袭来时,黄西坜村口的这只“舀水斗”,就能把洪水舀尽,所以黄西坜这只“船”,是不会遭遇洪水淹的。 肖流芳今年68岁。他的祖先留下了一套《肖氏族谱》,谱里记载了肖氏先人有崇尚武举之风,这可从黄西坜肖家门前搁置的“连魁阁三百二”号石礩得到证实。肖流芳说,他的曾祖父立志武科,习武之风日渐盈门。曾祖父的武科考得很好,进了武科贡生,家中遗留下来的连魁阁特号石礩,就是一个证明。当他的祖上投资做茶叶生意时,却遭遇到战祸,家人遭遇颇惨,为不忘耻辱,族谱上特收录了《遇乱记》一文,足以证实武夷山在咸丰年间,许多茶商茶农遭遇战火涂炭的不幸。 笔者在武夷山洋庄乡四渡古街采访王社午老人时,他谈起三槐堂老厝充满了自豪。一颗搁置在天井里的石礩,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石礩上刻有“二百五”字样,让我们联想到黄西坜采访时看到的“三百二” 石礩。问道:“您祖上有谁习武吗?”王社午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曾祖父,是如何考武举并获得贡生资格的。当说起黄西坜的“三百二”时,老王更来了兴致,他说:“我奶奶就是黄西坜那边的人,那个“三百二” 石礩,就是我曾祖父当年练武的。”原来王肖两家竟有着姻亲之缘。肖家之女原来也出自武举人之家,嫁到同样尚武的王厝,两家父辈都有过习武科第的经历,让王、肖两家的联姻门当户对!王社午表示,他父亲就不像祖父那样崇尚功名了。父亲只求当个郎中,兼个私塾先生,一生在乡里为人看病教书,为积善从德,不问官场事。 在闽赣古道的四渡街一带,解放前还有不少江西茶商经过,病了就到王氏的药店里就诊。王社午之父在四渡街不仅颇具威望,还能伸张正义公道,摆平乡间不平事,很有口碑。据说王社午之父还有一手好书法,如今遗存在四渡古街店铺门前的“洋货”、“药材”等店牌广告,就是王社午父亲手书留下的,这些店牌广告仍在述说着四渡街上的往事。 有意思的是,那两只具有相同经历的石礩。王厝的“二百五” 石礩和黄西坜的“三百二” 石礩,竟同时见证了清朝科考时肖王两家崇尚武举之风。让我们了解到了茶商巨贾们,是如何在险象环生的茶叶之路上,物色武艺高强者作为自家常年供养的镖师。闽赣古茶路,拦路打劫者,常出没于关隘山林。为了人财的平安,来武夷山采购茶叶的茶商们,都得重金雇佣保镖。因此,习武尚武之风,就在武夷山民间扎下了根。 (邹全荣 文/摄)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