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中,华桥乡对准主体发力,围绕精准施策—— “输血”有方 “造血”有力
2016-06-03 08:11:3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杨斯羽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光泽县华桥乡在新一轮精准扶贫中建档立卡370户、977人,任务虽然艰巨,但由于我们对准了贫困人口主体作用的发挥,使我们党的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通过贫困人口盼脱贫的‘内因’发生了作用,实现了行动的默契与效果上的事半功倍。”5月31日,华桥乡党委书记熊星林说。 体验艰难,调整扶贫方式 有一村买好果树给贫困户种果增收,结果人家把树苗拿去,半路就换成钱吃结婚酒去了。为什么?因为人家根本就不相信种果树能赚钱。这给了我们一个启发:一厢情愿做事,好事也难成。当时,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华桥乡在走访活动中特别加重了对贫困户走访的内容,如贫困原因、脱贫打算、需要什么人结对帮扶等。乡里就此专门发文件,把党员干部入户走访贫困户的时间、走访内容和感言等及时上交,以及后续措施跟进等作为考评的硬要求。感同才能身受,大家明白了:扶贫,扶贫,只顾我们去“扶”,却忽略了对象想怎么“脱”不行。园岱村的薛家添,老婆肢体残疾,自己又胃病动了手术,两个小孩又小,但他贫困有志,想多种烟脱贫,原党委书记伍洲走访了解后,就帮他调田、担保贷款,还交待村里党员结对帮扶,种烟面积从6亩逐年扩大到200多亩,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旧木屋变成了小洋楼。体验艰难,不但懂得了群众怎么想,更重要是懂得自己怎么做。 对接需求,突出主体作用 当下的农村工作,常会遇到好事难做、干部吃力不讨好的困惑,尤其是扶贫工作。你千方百计跑来项目,弄来资金,可一对接贫困户时,不是这难那难,就是应付了事,没有结果。为什么?因为乡村干部只顾自己怎么做,没注意贫困户人家才是主体。主体意识在睡觉,客体再累也是“精神可嘉,效果不佳”。于是,华桥乡换了一个思路:凡引进一个产业或项目都听受益村民的意见,把项目带来的好处逐项说明,直接计算到户到人,让党委和政府的好心意变成群众的愿望和贫困户的诉求。群众想做、要做的事,实施起来就好做多了,加上乡村两级干部跟踪服务到位,近年来,先后引进培育了烟叶、鸡业、茶叶和竹业、食用菌等产业,从而带动全乡村级增财、农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仅烟叶一项,全乡烟稻轮作8100多亩,就带动4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7万元,全乡村财年增收176万元。乡重点贫困村增坊,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和村民的支持下,引进圣农鸡场11幢,实行烟稻轮作1000多亩,70多户村民户增收7万元,村财也从几万元增加到22万元,村里有钱也为扶贫增添了实力。 论功行赏,激发脱贫动能 在村级每到下半年,就开始为“谁该吃低保”犯愁。好像低保是国家给的,是国民都有份,真困难的想吃,不困难的也要挤进去。有的甚至认为“我吃了低保有本事、光荣”。这说明我们对勤劳致富树得不够,对游手好闲的懒汉正面引导缺失。于是,华桥乡换了一种工作方式,对带头劳动致富的从经济、政治、舆论等方面扶持、重用、宣传,形成劳动致富光荣的氛围;对游手好闲的则从限制吃低保、引导走正道等方面促其勤劳致富,同时指定党员干部结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开导、项目引荐、技术指导和资金筹措等,让其靠自身的努力赶上小康生活的趟。增坊村聂长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家7口人,生活贫困。2012年,不甘贫困的她想规模养肉兔脱贫。村党支部书记主动与其结对帮扶,从建场、开路、拉电到贷款协调,一路帮到现在,聂长英兔场养殖规模也从200只发展到现在4000多只存栏,贫困户成了富裕户,还带动了全村和邻村近200户村民养兔增收。聂长英因脱贫致富还带动乡亲致富,被村党支部吸收入党,去年村级换届又当选支部委员。近年来,华桥乡吸收了十多名像聂长英那样脱贫致富的村民入党,有的还成为村级主干。 (邱盛林 刘 浩) |
相关阅读:
- [ 05-26]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加温推进会召开
- [ 05-05]市委常委会议传达全省脱贫攻坚精准施策工作会议精神
- [ 05-06]【网络媒体走转改】脱贫攻坚看河北 循序渐进有作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