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艺父女的大武夷情结
2016-11-14 16:58:5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郑长峰,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紫砂优秀陶艺名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江苏省扬州大学美术系,后进紫砂一厂研究所从事紫砂壶造型设计制作, 2001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紫砂设计培训班深造进修;2008年6月特邀被聘为京华书画艺术研究院终身艺术顾问;2011年9月又进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研究班进修结业。创作的作品以新、奇、特、细和收藏实用为一体,内涵韵味,深有特色,作品深得业界认同、藏界关注,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级展评,屡屡获奖,并先后发表于《茶与壶》、《壶论》、《茗壶赏析》、《壶史》、《当代紫砂》、《中国紫砂》、《中国民间艺术家》等专业书刊,诸多作品先后被国内外众多收藏家、博物馆收藏。 郑玲玲,青年优秀陶艺家,江苏省陶瓷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自幼深受紫砂艺术熏陶,耳濡目染,酷爱紫砂陶艺,学校毕业后,得到父亲真传,专业从事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并且受到了多位制壶名家的悉心指导,技艺日趋成熟。作品风格古朴端庄,手法及品种多样。善于吸取历代名家的特点和风格,擅长全手工制壶,做工细腻、严谨、新颖、典雅,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壶艺展评、茶艺博览会的各项评比中获奖。 郑长峰如实说:一块上等的泥料,能够通过自己的想法和创作,做成一件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感。生在陶都宜兴的郑长峰被紫砂文化深深吸引了从小就特别喜欢紫砂壶艺。后来郑长峰开始用紫砂做一些生活中比较实用的东西,比如说家里缺一个花盆、一个碗或是一个摆件,他都自己动手制作,就这样在生活中开始一步步接触紫砂,不断积累并达到痴迷的程度。 郑长峰从扬州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宜兴从事紫砂行业,拜当代紫砂名家江建翔为师,在师傅的手传心授下,他的壶艺手法和创作思维都有很大飞跃。尽力把一把壶做到完美,是师傅对郑长峰一贯的要求。这一要求也是郑长峰长期对女儿郑玲玲的学艺确立的标准。郑玲玲自幼深受父亲紫砂艺术熏陶,耳濡目染,酷爱紫砂陶艺,学校毕业后,在父亲郑长峰的悉心指导下,专业从事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并且受到了多位制壶名家的亲自指导,技艺日趋成熟。紫砂父女俩的作品,风格古朴端庄,手法及品种多样,吸取历代名家的特点和风格,擅长全手工制壶,做工细腻、严谨、新颖、典雅,造型丰满、雅致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艺术博览会、茶艺博览会的各项评比中获奖。 郑长峰擅长全手工制作紫砂,又以方器见长,他制作方器的特征就是茶壶的分量比较轻,把玩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这是因为他制作紫砂壶时的泥片打得非常薄,茶壶的厚度往往可以控制在2.5毫米之内,这样的制作工艺需要很长时间的苦练,在烧制时风险也比较大。为了制作出完美的紫砂作品,郑长峰愿意为此付出艰辛和汗水。郑长峰最近在做一把《长峰石瓢》,这是他在四方抽角石瓢壶的基础上研习改进而来,这也是第二把以自己的名字长峰为壶名的作品,这把壶做起来非常难,壶身比传统造型更加平直,为此郑长峰摸索与尝试,失败多次后最终达到了自己心中的标准。 脸谱壶也是郑长峰的代表作之一,这是郑长峰尝试用文化元素赋予紫砂新的生命力。紫砂艺术是全方位的,它根植于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之中,文化的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戏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郑长峰通过自己的观察,戏剧人物的文化元素通过郑长峰扎实的艺术功底表达了出来,使壶更显传神,展示了紫砂工艺的无穷魅力。 郑长峰因紫砂也与武夷山结缘,这也是他在紫砂艺术的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2006年与紫砂大师葛军一同在武夷山办展,被闽北武夷山优美的风景深深吸引了。2009年参加了武夷山“山、水、茶”博览会,他真正与茶人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深入交流,他的壶艺也受到茶人的追捧。近年来,郑长峰每年创作近20件紫砂新品,件件有特色,适合泡大红袍,去年在武夷山茶博会上带去了紫砂作品销售一空。今年的武夷山茶博会,郑长峰还会带着女儿在海峡两岸茶博会凯捷茶城与壶友们见面交流,必将有新的惊喜。□石越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