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造乡村游元素为基础,以建立正确的发展、服务理念为前提,以建设模范党支部、引领群众积极参与为抓手
—— 顺昌洪地,着力打造福建的“何斯路村”
2017-05-22 15:44:2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东南网讯(通讯员 吴启荣 张进花)“洪地资源比我们那里丰富多了。”5月17日,应邀第七次到顺昌县洋墩乡连墩村洪地自然村考察指导的浙江省义乌市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感慨地说,“这里开发乡村游的潜能巨大呀!” 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的何斯路村,人口1023人,辖区3.7平方公里,全村耕地仅400多亩,资源匮乏。但从2008年至今的9年时间里,这个村村财从负债30多万元,至目前拥有净资产近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4587元一跃为3.6万余元,村干部对村集体经济成功的经营管理,形成一套独特的模式,其成功做法与经验引来全国各地村干部乃至省部级领导干部纷纷到该村学习、参观。何斯路的村财和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对乡村旅游的经营。这些年,每年到何斯路村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去年达23万余人。据统计,2016年仅接待前来培训的人员就达500多批次2万多人。国内6000多个村复制了他们的做法,由此村集体走上富裕之路。不仅如此,国外人士亦纷纷慕名前来,新加坡《联合早报》、《欧洲时报》、《英国侨报》等域外媒体大篇幅先后报道了该村的发展模式。 何斯路村现为浙江省“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成为村一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绝好样板。 “何斯路村最成功的经验在于党支部的模范引领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何允辉坦诚说,“没有党员的带头引领我们村的旅游业就做不起来,也做不大。”作为何斯路村的党支部书记有一种情怀,就是要把这套经验分享给更多同村情的村庄,将之辐射出去,让更多的乡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正是这种胸怀,他七次到访顺昌连墩洪地自然村。 洪地的条件与发展前的何斯路村情况大体相似,但洪地村在资源上还略有优势,这里是革命老区基点村,目前,村内仍留有1931年时红军故居和方志敏办公旧址。这里盛产柑橘、毛竹等,毛竹山3000多亩,每年出产冬春笋30至40万斤,产柑橘1000万斤,林下经济“兰花蓄”蜂蜜远近闻名,柑橘中“天草橙”通过微网也倍受网友青睐。但这一切都尚未与乡村旅游搭上界,未能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相反,还常常增产不增收。洪地村落呈山庄格局,当年山庄建设曾得到建设部著名专家骆中钊亲临现场指导,在宜居基础上彰显特色,系上世纪90年代福建省“农村优秀住宅小区”。这里还是县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洪地曾经作为闽北山区新农村建设上典范而闻名乡里。时至今日,仍“养在深闺人未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洪地抱着这个“金娃娃”却没见富裕起来。前些年,洋墩乡村干部慕名拜访了何斯路村,见识了何斯路村的发展变化,洪地汗颜了,坐不住了。 “看了人家才知道,原来我们缺的是发展的观念和思路,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发展的观念和思路。”从何斯路村学习回来后,洋墩乡乡长施萍说,“下一步,洪地将朝着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把更多的农产品推销出去,同时打造一个何斯路村式的旅游村,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 近年来,洪地自然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公园建起来了,溪流清澈了,从省道徐大线通往洪地的11公里公路拓宽到6.5米的双向车道,实现了货车客车畅通无阻。去年,又针对性地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一些村民办起了农家乐餐馆。特别是组建起了乡村游党员志愿者队伍,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做乡村游服务的表率,通过党员模范引领,让每一个洪地村民知道并做到,他们就是发展的环境和服务的窗口,真正实现这里山好、水好、人好。 5月17日,在洋墩乡努力下,洪地村与何斯路村已正式结为友好兄弟村,何斯路村将在帮助洪地打造更多乡村游元素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帮助洪地村建立起乡村游的发展理念,同时通过何斯路的平台,分享更多的发展资源和人力资源,包括品牌打造、农产品推介、招商引资等等。 “通过我们拉一把,带一程,相信,明天的洪地村就是今天的何斯路村!”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坚信的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