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福建省环境质量优良 南平“气质”最佳
2017-07-31 16:27: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
东南网讯(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魏然) 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持续向好。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全省9个设区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为96.5%(9市1区为96.1%),设区市空气质量从相对较好排名依次为:南平、龙岩、宁德、莆田、三明、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中,福州、厦门分别排名第8名和第9名。全省58个县级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为98.0%,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排名较好的县级城市(自优开始排序)分别是:建宁、周宁、宁化、泰宁、武平、永定、尤溪、清流,以及永泰、将乐、连城(并列第9名);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县级城市(自最后一名开始排序)分别是:泉港、龙海、南安、晋江、平和、惠安、福鼎,漳平、石狮(并列第50名),古田、安溪(并列第48名)。 水环境方面,上半年,全省12条主要河流143个水质评价断面总体水质保持优。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4.4%。12条主要河流中,萩芦溪、交溪、霍童溪、敖江、晋江、漳江和东溪等7条河流的Ⅰ类~Ⅲ类水质比例均为100%;闽江98.3%,九龙江91.3%,木兰溪83.3%,龙江50.0%,汀江77.8%。全省119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有118个水源地各期监测值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占监测水源地总数的99.2%。 小流域综合整治是今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地按照一河一策的要求,开展综合整治,小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目前已有34条小流域水质实现跨类别提升,其中12条小流域消除劣Ⅴ类水体。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持续向好实属不易。 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请看福建怎么做—— 推进污染防治 倒逼绿色转型 空气、水、土壤是老百姓最直接的需求。为了让百姓呼吸新鲜空气、喝上放心的水、吃上安全食品,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打好水气土“三大战役”,强化源头管控,明确污染防治的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抓项目促治理,去产能促升级,开展水泥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执法督查,推动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倒逼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环保项目带动治理,加大环保重点领域投资力度,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5.83%。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水十条”,重点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等十个方面142项整治项目,上半年已完成21项。加快推进小流域治理,印发《“小流域综合整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方案》、《小流域水环境监测点位设置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在全省522条小流域的636个监测断面开展小流域水质监测,重点实施60条以上小流域综合整治,上半年全省共完成有效投资13.42亿元,占年度投资的64.9%,34条小流域水质得到跨类别提升,12条消除劣Ⅴ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大九龙江北溪等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执法力度,开展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和基础信息调查。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深化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制定《福建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动实施一批重点VOCs治理重点工程,推进泉港、泉惠等石化基地VOCs综合治理。加快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上半年完成36台,完成率85.5%。推进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上半年全省共淘汰黄标车21125辆,达到序时进度要求。推进大气区域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报,开展厦门及周边的漳州、泉州等地区污染源排查,已完成5100多家企业(单位)调查工作。建立完善全省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投入5500多万构建完善VOCs、颗粒物、臭氧监测网络,提升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制定土壤污染防治2017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各地市均已出台本地区“土十条”。扎实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治理修复,编制《福建省土壤污染详查实施方案》,完成7300多家企业的空间位置遥感核实,做好农用地土壤详查前期工作,有序推动漳州、三明、南平、龙岩等地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强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出台《福建省“十三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危废规范化管理“达标升级”提升工程。推进综合处置类、工业园区配套类等14个危废工程包项目建设,上半年已开工建设10个,新增危废处置单位5家,提升处置能力5.98万吨/年。运行福建省固废管理信息系统,对危废产生、经营单位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守住蓝天碧水,一些产业、一些地方会迎来壮士断腕的阵痛,但是在生态环保问题上没有退路,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生态倒逼,一些地方“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环保与发展实现双赢。 深化绿色改革 向创新要动力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离不开深化改革的勇气,激发创新的锐气。以“机制活”为牵引,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推动改革成果落实到每一座青山、每一条绿水、每一片蓝天、每一座民居和村落上,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在环保责任制改革方面,我省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健全党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着手制定《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2017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评分细则》,建立更具刚性的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进一步完善“一岗双责”,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明确52个部门130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厘清各部门履职范围、职责边界,解决责任多头、责任真空、责任盲区等问题。 在环保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我省有序推进环保垂管改革,起草了《福建省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探索环境保护“监察、监管、执法”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制定《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调整工作方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调整工作;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完成火电、造纸两大行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共核发排污许可证220张;推动厦门、武夷山开展地区尺度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目前两市均已完成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探索,目前厦门、泉州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审批同意,南平、平潭工作方案待修改完善重新报批,其他设区市已选择试点地方,工作方案正在制定;建设生态云平台,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态环境数据管理和应用体系,目前已完成项目开发总量的75%。 在环保市场化改革方面,从今年1月1日起,在工业排污企业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至6月底,排污权交易总成交金额5.6亿元,其中二级市场成交金额3.6亿元,走在全国前列;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定《福建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施方案(试行)》,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专家库”,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投保环责险企业共86家,责任限额1.53亿元;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公布全省2247家参评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结果,让污染老赖一处失信、四处碰壁,促进企业环保自律。 严格环境执法 加强风险防范 宁做今时罪人,不做历史罪人。今年以来,我省加大铁腕执法力度,组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九龙江流域整治、纳污坑塘排查整治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上半年全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990件、处罚金额8109万元,办理《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和涉嫌犯罪移送案件1287件,其中行政拘留250件、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76件,4次被环保部全国通报表扬。 同时,持续推进网格化监管,全省85%的县(市、区)已完成城乡社区环保网格员培训,8个地市完成地市级网格化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上半年全省共随机抽查污染源4121家次,查处一批环境违法企业。 为强化核与辐射安全,我省实施放射源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对全省215家使用放射源的单位进行全面排查,现场核实各类放射源2307枚,督促124家单位进行整改,集中收贮和暂存全省闲置废旧放射源89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全省共出动环保人员22150人次,排查环境风险企业7390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93个次,发现环境安全隐患702个。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布407家全省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名单,其中重大环境风险企业92家。 “总的来看,今年环境质量保持高位运行的压力较大,下半年各项环保工作任务艰巨。各地一定要清醒认识当前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做好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下半年将持续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新水域”工程、“洁净蓝天”工程、“清洁土壤”工程,加快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调整,加强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不折不扣如期完成整改工作。 同时,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健全完善考核体系,推动责任落实,对照《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职责清单,明晰各领域、各部门责任,进一步分解目标任务要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各项环保责任落实到位。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健全完善环保网格化监管,加快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加快福建省生态云(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实施长效管理。 清新福建,没有最绿,只有更绿! |
相关阅读:
- [07-11]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怎么样? 两位院士这么看!
- [06-13] 厦同安去年公众环境质量满意度排名全市第一
- [06-17] 2016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 [06-19] 全国338个城市水环境质量将有排行榜 每年公布4次
- [06-06] 厦门公布2016年环境质量公报 5个海滨浴场水质良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